鼓励年轻人把父母接到大城市养老很不靠谱

长期以来,大部分东亚社会和越南社会喜欢几代人生活在一起,这种文化可以暂时弥补社会养老的严重缺失。但是,这仅仅是权宜之计。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推动大城市化后不仅没有解决养老问题,反而让养老变得更加严峻。

我之前曾不断提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特定的逻辑和经济理论做支撑。 背后都是有掌控权力和财富的精英阶层来推动的。这些社会里的既得利益阶层并不是慈善家,更不是大善人,赚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土地财政并不是某个国家的发明,而是圈地运动的现代版本。像一些国家先用几万块一亩的价格将农民的土地全部买下,给他们修建廉价且位置偏远的安置房,然后再以数百万一亩的价格卖给房地产开发商。 实际上开发商的钱也是银行借的钱,大部分都是利用各种融资加杠杆来运作。最后,普通阶层特别是农二代来接盘高房价。也就是说,土地财政对于城市中产最友好,他们的赔偿要远高于农民。但是农民的子女被赶进大城市生活,就不得不重复他们父辈的厄运,被迫接盘高房价和政府债务。

这就是赤裸裸的机身分化背后的利益分配顶层基因制定规则利用土地财政和城市化工程项目炒房地产大捞一笔城市中产利用高房价获取所谓时代红利。普通基层,尤其是小县城和农村来的年轻人,则成为最终的接盘侠,是这些普通人和他们的后代,化解了这个很明显的庞氏骗局。

但是,目前一些国家在房价上涨后面临的农村小县城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普通基层的年轻人被现代圈地运动感到大城市无法负担高房租和高房价,更不可能把父母接到大城市来生活,即便少数人负担高房价,能把父母接到身边忙碌的工作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也让他们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这样的社会的顶层精英本来就没有为普通基层考虑,只不过养老的问题迫在眉睫,严重的话会进一步影响社会稳定。但是,想要让这些人放弃赚钱的事情,把精力投在公共养老医疗上的建设上更是痴人说梦。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些国家,你可以看到很常见却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一方面是大城市基建现代化,城市化程度超过很多欧美国家,新城具有绿化和花园城市新加坡媲美,但是医院里依然是人满为患老人看病难,公立医院护士医生除了严重不足,公共养老院严重缺乏。 医疗条件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些赚钱,如动辄数亿的城市绿化项目数百亿的交通项目背后有着大量的蛋糕,可以分。公立养老院医院,这些东西很难有比较大的利润空间,很多成本都比较透明,一些国家的既得利益阶层并不愿意为这些事情花太多精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国家连最现代的交通工具、最美最奢华的广场花园。 都可以修建起来,但是简单的公立医院和养老院却迟迟建不起来。最后只能呼吁普通基层年轻人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大城市一起生活。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社会,父母养老不可能指望国家,还是得要靠普通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