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跨越阶层有多难?

无论在哪个社会,底层穷人想要跨越阶层都异常艰难,甚至一些国家的底层早就放弃了这种拼命的想法。就像我在泰国曼谷看到的场景,底层人但求有口饭吃,他们照样娶妻生子,既不焦虑孩子的未来,更不会奢望购置天价的学区房。

那些都市里的城中村并不会妨碍其身后那片繁华大都市的迷人夜景,和奢华购物商场的川流不息。

尴尬的白领

实际上,焦虑感最强的反而是城市的普通白领阶层。

他们既不属于彻底的底层,也不是真正的中产富人,却又没有认清残酷的社会现实,天真地以为只要靠「996」加班,就可以保住自己摇摇欲坠的阶层地位。

然而,许多打工人的命运是极其脆弱的。无论你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还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在一个充满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里,「35岁」、「40岁」这些数字,都是一道道残忍的工作年龄天花板。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无法接受阶层下滑的痛苦现实。

财富崇拜与痛苦忍耐

由于资本化的无度扩张,「贫富差距」这个词,已经被主流媒体刻意地慢慢淡化。一旦富人的财富被合理化,甚至被美化,那么民众对于贫富差距的天然厌恶,就会扭曲成一种更为强烈的财富崇拜。

对于一个社会的精英而言,穷人是否能跨越阶层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底层人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的贫困现实,并不断提升他们对于痛苦的忍受能力。

有底线与无底线

如果你对比天朝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就可以明显看出区别。

大部分发达国家会为底层民众设置一条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底线。当然,这条底线并非完全出自精英的道德怜悯,而更多是源于严格法律的推动和全体民众的监督。

而像天朝几乎毫无底线可言。底层人的境遇,可以说是「底层下面还有底层,底层下面是万丈深渊」。

但恰恰是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会巧妙地利用财富合理化来掩饰贫富差距,不断激发底层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渴求,再辅以一些廉价的鸡汤理论,让他们沉浸在随时可以实现阶层突破的美梦里。这会极大缓解他们的痛苦感,反过来又提升了他们对于贫困和压力的忍受阈值。

于是,整个社会也因此变得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