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鸣怎么了嘛

大多数佐壬我感觉应该是很少真看经文的,有些大概能勉强念点上个世纪的经文,但是顶天也就只能做到照本宣科的生拉硬套。

还有些主甚至连自家洼地历史都搞不清楚,就来强行给东亚洼地划分成分。我记得前些日子就有个佐壬,直接就把西恩龙鸣踢出舞铲者的行列。这种典型就属于那种,只看过一点上个世纪和上上个世纪的经文,但是连最起码的历史都搞不明白的中高级念经佐壬。

且不论西恩南北方龙鸣差异有多大,就这种能把中西方的龙鸣给混为一谈的行为,属实是在输出笑料。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某些佐壬对龙鸣的奇妙言论,那种把龙鸣拿出去炼了点科技的言论,我都能理解,毕竟部分佐壬没人性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把佐壬开除舞铲籍这种话,尽量还是少说吧。再怎么着西恩之前也是佃农大蝈啊,怎么能跟那些欧美鬼畜相提并论呢。

越南为什么如此担心境外势力?

大概是在7年前,阮晋勇执掌越南政府,越南经济依然无法摆脱08年经济危机后的高通胀高失业率的局面。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最为常见的就是我在岘港看到大量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坐在街边的咖啡店打发时光。越南社会内部暗流涌动。

这时候越南主流媒体利用一些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丑化某些邻国,特别是来自这些国家的人在越南的各种负面新闻经常出现在显眼的版面。对于来自这些国家的商品和食物也是各种歪曲和抹黑。最夸张的是有一次越南媒体炒作来自某国的游客很可能是间谍的传闻,我当时查了下,这些来芽庄旅游的某国游客数量超过100万。如何甄别谁是间谍倒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任务。现在看起来很可笑的事情其实并不是没有其合理逻辑的。一旦一个政府经济出现问题,社会矛盾被激化,体制内的精英会感受到明显的压力,他们如果想继续维持住这种社会资源分配形式只能暂时利用民族主义,或者引导部分民粹来打击越南国内的一些体制外精英势力。

实际上以我在越南旅居这么多年的观察来看,越南始终是一个官僚社会,体制精英对于所谓的社会稳定是极为重视的,因为这关系到他们自己和家人的未来是否可以延续他们上层人的生活。他们利用主流媒体不断强化所谓境外势力的威胁,他们会塑造一种对立的意识形态来胁迫更多人依附体制,长期的传统文化影响下,越南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崇拜权力的国家,大部分人缺乏安全感,尤其是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这时候以境外势力为借口来转移真正的内在经济和社会矛盾,暂时缓解越南普通人的恐慌情绪。

但是这种方法仅仅是缓兵之计,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阮晋勇在2016年下台,新一届越南政府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上,以前那种明显很情绪化的报道越来越少,虽然越南政府依然对于某些国家抱有敌意,但是和7年前相比已经好了很多,

这种所谓利用民族主义和一些狭隘的民粹来输出社会矛盾的做法其实已经过时了,因为这种舆论战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越南人自己,对于真正的境外势力并不会造成实际性的冲击。有时候过度地纵容民族主义,反而会让越南政府自身被波及,就像之前一些越南社会的爱国游行出现反对越南政府的行为。

为什么要发社交平台呢

以下内容的只针对极少部分人

在我念国中的时候,同班有一个长得极其离谱的人,特别喜欢在秋秋空间发些那种很文艺的句子。我当时对他的这种行为就感到非常的不屑,毕竟他是个什么水平,我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要说他是真的热爱文艺吧,可平时凑个几百字的作文都费事,但要是说他不热爱文艺吧,那干嘛平均一天来两条原创文艺的句子。归根结底,他那个时候应该是想交配了。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那些长相过得去的人,基本很少会生产出那些极其让人生理不适的句子。而那些长相不是很能过得去的,通常就会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开始生产各种离谱的文艺作品。而究其原因的话,我个人感觉大多数生产离谱文艺作品主要的人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要吸引到异性的注意。

性与爱是人类永远无法绕开的东西,比起那些光靠脸,就可以获得心仪异性的人上人来说。那些不能靠脸的,为了获得交配机会,通常就得要展现出自己不俗的一面,让自己心仪的异性感受到自己有趣的灵魂。不过嘛,很少有异性会在意那些有趣的灵魂就是了,你们自己扪心自问一下,到底是喜欢皮囊还是灵魂。

当然了,调侃归调侃,那些以交配为目的的文青,还是在情理之中的。而最让人恶心的就是那种,本来自己没什么文化,却热衷于透过社交平台,来表现自己很有想法的主。

想必大家伙都有这样的经历,有的时候打开秋秋空间或者朋友圈,就看见有些莫名其妙的人发了一段莫名其妙的影评、书评、或者是针对当下的某些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莫名其妙的人发的莫名其妙的内容,或许还真能唬住一部分人,让那一部分人觉得他很有见地、品味。然后就在那些被唬住的人的赞叹之中,来满足一下自己既虚荣又贫瘠的灵魂。

那些人要是真涉猎过相关内容,那也只不过是虚荣心在作祟。就怕出现那种,一辈子唯一通读过的书,就是《十万个为什么》,还要往朋友圈发书评的奇妙人士。

越南社会的超国民待遇和逆向民族主义

实际上我之前的视频有提到在越南有很多超国民待遇的现象出现,比如在疫情期间不惜花费重金抢救外国人,而本国人则没有这么幸运。很多越南人对于欧美文化如语言文化,影视文化,服饰文化的崇拜让他们慢慢开始对越南文化自我矮化,让越南人在外国人面前感觉低人一等。很多人对于越南的超国民待遇的分析仅仅停留在表面,他们认为给一些外国留学生特殊待遇是为了提高本大学排名,但是这种超国民的待遇背后的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实际上越南是一个官僚社会。教育部门也是一个十足的官僚机构。对于这些体制内的精英而言,他们掌握着各种资源和权力。他们来决定给外国人超过越南人的资源和特权。而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民族主义。逆向民族主义本质是刻意贬低自我民族而抬高其他民族,它会有明显的参照标准,针砭时弊,讨论社会负面问题尤其是和普通人相关的话题才是正常的爱国主义,

越南的逆向民族主义者根本不屑于和你讨论这些具体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本民族尤其是越南社会的普通阶层和相较于自己所属的精英阶层和某些高端民族是低劣的,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这些本民族的精英阶层对于普通人生活根本不关切,他们对于普通人是俯视的,而他们对于其他一些民族是仰视的。比如我们常见的超国民待遇,野鸡大学毕业的白人外教每天上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轻松月入1000美元,甚至连一些本国语言就不是英文的欧洲人如西班牙,法国白人也可以在胡志明市混吃混喝。

但是大部分胡志明普通白领疯狂加班兼职累死累活都很难拿到1000美元的月收入。因为越南社会的一些人特别是很多越南体制官员和精英对于欧美白人以及他们设定的一些文化标准从骨子里是崇拜有加的。

很多越南大学对于外籍学生的各种超过越南学生的优惠待遇也是典型的逆向民族主义真正的逆向民族主义是典型的自我歧视,具体而言是他们歧视本民族的普通阶层,认为这些人无法和他们的精英阶层以及优越的外国人相提并论。

从正黄旗大妈到美国护照大妈看当今社会的等级观念

一位北京大妈骂乘客是外地人,是臭要饭的,而她声称自己是正黄旗,长在红旗下的正宗北京人。另一位上海大妈更是向警察亮出自己是美国国籍的身份。有人调侃两位大妈活生生地演绎了一部中国近代史。事后有网友爆料,这位北京大妈的退休金确实如她所说的一个月7,8000,相当于很多北京白领辛苦上班一个月的拿到手的工资。甚至还有大量的北京普通打工人的收入还达不到她的退休金水平。而上海大妈被网友爆料是真有美国籍,

无论这些传闻是真还是假,我觉得这些现象背后都反映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等级观念。无论是大城市户口还是美国护照在当今都是身份的象征,尤其是北京户口对于外地人而言想要拿到实际上和普通人申请美国籍的难度是差不多一样大的。

大城市的高房价已经拉开了不同收入者的阶层差异,在大城市即便你月薪上万,如果没有家里人的支持,你依然买不起房子。没有房子对于大部分城市人而言就意味着位于社会底层,只能忍受房东以及中介的剥削和各种责难。恶劣的租房环境和城市管理者的不作为让普通年轻打工人的城市地位越来越卑微,我依然记得之前一位年轻人因为租房被骗,自己的房租都是贷款支付的。想不开从自己简陋的卧室的楼层跳下去的悲剧事件。

而生活在国内的外国人特别是很多持有欧美护照的外国人,他们每天只需要上一两个小时的外教课,就可以轻松挣得上万甚至数万人民币,而普通的白领即便996加班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很多地方的对于外籍人员的超国民待遇让本国人明显自我矮化,很多人也变得更自卑。这些种种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非常明显的等级观念。特别是随着最近几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阶层分化明显,大量人口从小城市和农村涌入大城市,他们希望自己能在大城市落脚,谁知道自己仅仅是这个城市化下的被利用的人口红利而已。

大部分普通人只能在远郊租房或者勉强负担一套小房子,正是因为这些数以百万计的普通底层人靠着对于痛苦生活的长时间忍受能力,不断维持着大城市的高房价,高物价,不断向富人提供非常便利的生活,交通以及相较于发达国家非常低廉的生活服务。

不同房价,不同的居所位置,不同人享受的生活待遇让人们下意识地强化了阶层观念,而这种阶层差异达到一种极其夸张的地步的时候,更为严重的等级观念和歧视便诞生了。

当真以为是村长械斗啊

说起《明朝那些事儿》,应该算得上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了,我本人在念中学的时候就连续几天晚上高强度的,看完了这套曾经的畅销书。不过那时候喜欢归那个时候喜欢,要是以我现在歪的批爆的三观来评价《明朝那些事儿》的话,这本书在我现在看来那属实是养趣宝典。

先不论因为《明朝那些事儿》所衍生出的那些明粉,就光说那些个左手《明朝那些事儿》,右手p社游戏,同时靠玩梗学历史的奇妙生物,就属实能把人给折磨完了。抛开《明朝那些事儿》中,那些像什么《西游记》是禁书之类的过于不严谨的细节。作者当年明月用一种迎合大众的笔法,将那种最为洼地的史观,输出给那些满脑子都是做题的天才少年们。整套书,从上到下都处处充满着,什么我大明当初有多牛,有多领先,要不是女真入关,我们大明早都屹立于世界之巅了,这种趣到爆炸的观点。而作者当初也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来讲述明朝末期确实出现了内啥萌芽,以此来佐证他的观点。关于明朝是否真的有过内啥,下次再说。

今儿先来说说,因为《明朝那些事儿》而远播的,日本战国时期是村长打架的这个说法。

日本战国初期的战争规模是不太行的,但是等到中后期之后,规模绝对是要远超三国时期,比起同时期的大明,那也是差不太多。先拿三国时期最为经典的赤壁之战举例子,曹军这边的人数按照演义的说法,那应该就是八十万大军,但是要是从实际情况来说,曹军的真实人数应该要在八十万的基础上除以十,而孙刘联军最多也只有五万之数。合起来顶天也就是十三万的规模,而反观关原合战,西军和东军的人数加起来是要在二十万以上的。

当然了,跨时空对比,多少是有些耍流氓的,我们现在就拿同时期的大明来对比。让明粉落泪的土木堡之变,也就是二十来万明军对阵三万蒙古人,顺便还让人把大明战神给活捉了。 再看让明粉数度落泪的萨尔浒之战,大明这边也就集结了小九万人,不过号称五十万就是了。而再反观日本同时期的大坂冬之阵,德川幕府二十万对丰臣军十万,战争规模更是远超坐拥两京十三省的大明。

单从战争规模上来看,说日本战国时期是村长械斗,那属实是离谱至极,而一个科班出身的历史作家,堂而皇之的就敢这么写,除了那种莫名其妙的自尊心以外,我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原因了。再说在书中被当时明月大书特书的,文禄庆长之役,真实的情况大概是根本没有书中所说的明军有多碾压。

就光从三方史料来看,只能说是有来有回,而且在丰臣秀吉病逝之前,西军蔚山之战也是把明朝联军给打麻了。在不考虑女真存在的情况下,如果秀吉能多活几年,就大明那种啥b一样的财政,同时再加上并没有多先进的火器,最好的结果就是靠蒙古人组成的关宁铁骑,守住剩下的朝鲜四道,剩下的四道大概还是被西军稳稳拿下。

当然了,西军和明军再怎么打,再怎么假设,最后的结果估计还是被女真勇士吊起来抽。

海归博士沦为凶手折射高校官僚精英的社达思维

最近某大学恶性伤人事件一度引起社会强烈反应,根据凶手的陈述,他受到了学院领导的打压。也有很多知情人道出这背后可能的实情:作为大学引进人才,青年教师。6年后,院方觉得他没有完成科研任务考核,没有达标被解聘。这成为凶手伤人的最大动机。这次事件过了几天就有很多人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位大学教授的看法引起了很多人争论。这位教授称非升即走是文化,体现合同契约、愿赌服输。

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在一个官僚体制社会里,任何一个体制内的组织都会被官僚化。即便像大学这样本该成为学术象牙塔的地方也未能幸免。一旦官僚化后,学院的领导层就成为权力的中心。他们决定着学校底层年轻老师的命运。官僚社会里,体制内和体制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体制内基本上不用担心丢工作,而体制精英拥有各种特权和福利。他们生活在一个被权力保护起来的上层社会。而体制外的普通人就像这位没有编制的年轻老师,尽管他曾经在学术上成绩斐然,依然无法适应体制精英给他设定的游戏规则。他无法进入编制就意味着失去保护屏障,虽然已经接近40岁了,在大城市依然得面临被淘汰的残酷命运。而且他并不是特例,之前就有一些学校的老师突然面临修改聘任合同被辞退的事情。

而这位教授提出淘汰论的观点是典型体制内精英拥有的社达思维。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崇尚优胜劣汰,而且优劣的标准都是由他们自己来决定。既然社会的顶层都是由这样一群人来主导。我觉得全社会都不必隐晦,完全可以把所谓虚伪的道德观和各种遮羞布全部扯下来,也别提什么努力奋斗,提倡为国家利益牺牲自我的精神,不要提为了祖国的未来发展不要躺平之类的废话。就是简单的契约合同,就是简单的个人利益关系,

比起目前社会遮遮掩掩的社达,还不如把所有关系都简化成个人和公司的合同契约,无论你是国有单位还是私人企业,无论你干的是什么多崇高的事业,还是底层服务员,大家把工资,钱,加班工资,工作时间摆明了,我干不了就走,要么老板炒我鱿鱼,要么我炒老板鱿鱼。全社会都要抛弃掉那种老掉牙的主流媒体宣传的各种主义,各种奉献,如果你要社达,那就个人利益主义至上。

衡水中学的土猪拱白菜背后的人生哲学

前段时间衡水中学一名高三学生在演讲中说,“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台下的父母听得非常投入,很多都被这些话感动得落泪。但是这种听起来雷人的观点让很多网民很不舒服。衡水中学代表着底层农村孩子突破阶层的唯一希望,在高考中打败其他人也包括打败其他农村孩子才能到大城市去谋生。

但是透过这种扭曲的人生哲学,背后其实是一种社会性的心理焦虑。当一个社会的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的时候,不同阶层的资源分配的差异就会变得越来越大。体制内的精英会构建一种像科幻电影《极乐空间》里面的上层人生活空间,这就是这位年轻人口里的城市白菜。对于和他一样出生于普通甚至贫困农村里的孩子,他们对城市的想象仅仅停留在完美的上层人生活方式的想象,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社会无论是农村还是大城市都存在不同的阶层。

过去几年的大城市化,资源不断集中到少数几个城市也让大城市成为贫富分化最明显的环境.这位高三学生把大城市理想化了,由于长期的贫富差距,农村孩子对于城市的想象全部来自于主流媒体的宣传,那些都市里的浪漫爱情电视剧,那些肤白貌美的城市姑娘和丰富的都市生活完全是底层孩子对于未来生活的意淫。

而现实生活中的大城市已经沦为资本收割最严重的地方。不断上涨的房价和物价彻底让大城市生活的普通人压力剧增。大部分进入城市的打工人很多都只能买远郊的便宜房子,那里除了密密麻麻的公寓楼外,几乎没有其他精神娱乐配套。艺术画廊,精致的咖啡店,博物馆都集中在城市中心。普通人每天往往需要站在地铁上超过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公司附近。

大城市的内卷和无休止的加班是这些小孩未来需要面对的残酷现实。他们以为在高考中成功考入大学就可以实现阶层突破,但是学历已经贬值,高考仅仅是未来无数竞争门槛之一,未来依然是传统的拼爹时代,如果家里没有钱,普通小孩在城市里依然沦为被资本收割的普通阶层甚至底层。

越南体制外的普通人成为新时代的贱民

我之前的视频曾经提到,数年前我在胡志明市的一个当地的社保局看到的很多越南老人领取退休养老金。一位体制内的小官员可以每个月拿到2000多元人民币远超当地白领收入的工资的养老金,而普通的胡志明市老人则只能拿到50万越南盾相当于150元人民币,是他的10分之一。

这就是是在越南社会,体制内和体制外退休养老的巨大差异。在越南这样传统的官僚体制下,大部分社会资源都被体制掌控。而且随着所谓越南的国家资本的兴起,这种资源越来越向体制集中。整个越南社会以官僚权力最大,任何人都必须服从它。这样的社会是不能以简单的所谓富人,中产和底层来区分。而是体制内的官僚位于社会顶层,然后才是体制外的富人,甚至体制内的底层要远远好过体制外的中产,这个社会最底层的贱民是体制外的普通人。

在越南体制内生活的人和体制外生活的人的环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体制内的人几乎永远拥有无比强大的保护屏障,无论是我在胡志明还是河内看到的警察,海关和公务员表面上看起来工资待遇非常低,但是他们有大量的补贴和福利,

特别是最近几年很多越南城市大力推行城市化,发展新城区,通过土地财政赚了不少钱,一部分以体制福利的形式分摊到公务员身上。他们也是安全感最强的一群人。而越南体制外的人面临的就是野蛮残酷的原始资本积累时代。尤其是刚毕业的越南年轻人不仅仅面临高失业率,高房价和高房租更是让很多越南人感到很绝望。体制外的普通年轻人是越南的最底层,他们没有任何资源可以依靠,也没有体制给与他们任何保护,只能面对弱肉强食的残酷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所谓的越南媒体人,画家,所谓的一些越南知识精英都要拼命依附体制,为越南体制说话的原因,因为这样才能让他们获得安全保护。随着越南经济发展放缓,资源分配和债务分配的不平衡进一步恶化,这种越南体制内外的巨大差异现象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些体制外的普通越南人已经变成了精英眼里的底层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