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鼠人随想

  • 粉红真的爱国吗

    粉红是不是真的爱国?这是让我常常困惑的问题。

    在天朝这个传统集权体制的社会里,由于长时间的主流媒体的宣传,大部分普通人对于体制的依赖慢慢转变成很多人对于权力的崇拜。天朝社会本身就是个半父权社会,大部分粉红对于权力和财富是极度膜拜的。

    我之前一直认为,这样的社会是不会出现纯粹的爱国主义的。毕竟,如此物化的社会、如此资本化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有爱国主义的成长土壤呢?

    但是,现实却让我大跌眼镜。

    媒体宣传与精神胜利

    天朝主流媒体和各种依附体制的肉喇叭,通过大量宣传国外负面新闻,来让粉红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比。尤其是疫情,让这种「爱国营销」大获全胜。

    长期以来,欧美人对于世界舆论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很多时候欧美媒体对于天朝体制的批评让粉红心里很难受。这次疫情的爆发,欧美政府应对的失败给了天朝媒体最好的机会。大量的关于欧美政府的负面报道让粉红欢欣鼓舞,甚至有天朝餐馆庆祝美国疫情感染人数创纪录。

    粉红长期被压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被彻底激发了。

    被掩盖的真实问题

    天朝主流媒体利用这种情绪彻底控制了国内舆论方向,不断渲染体制的成功。以前那种接近矛盾沸腾的房价问题、收入问题、贫富差距问题,都暂时被掩饰了起来。

    越来越多的肉喇叭仔细观看舆论风向,纷纷开始鼓吹体制。这更加让粉红的爱国主义情绪进一步高涨。

    而粉红的爱国,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种对于体制的向往,是一种对于抽象权力的膜拜。

    爱国主义的陷阱

    真正的爱国,是关心具体的个人的命运,是对于不同阶层人面临现实生活问题的关切。

    尤其是没有话语权的年轻人,他们在面对就业难、工资低、高房租问题的时候,是很难找到真正有影响力的媒体为他们说话。

    天朝社会的生育率不断下降,大部分年轻人的幸福感越来越低。这样的社会,仅仅靠虚弱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很难支撑起未来的。未来的社会发展,始终是需要靠年轻人去分担政府债务,去为高房价接盘。

    无知青年目前已经陷入了一种爱国主义陷阱。普通人面临的实际生活问题,肯定会在未来随着经济的恶化而爆发,而那些本来纯粹的爱国主义,会开始慢慢转变成一种极右和极左严重对立的思想。

  • 加州成功的秘诀

    现在很多国家或城市都面临老龄化的问题,老龄化是没有前途的,但世界上有一个城市,经济非常发达,GDP增速也非常快,却非常年轻,甚至年轻到有点不正常,不仅是全美最年轻的城市甚至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城市,这座城市是美国的加州,加州老龄化程度只有7%,是美国最年轻的城市,只有其他大城市的几分之一,这个数据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加州喜欢骗年轻人,骗年轻人的手段是先喊出口号,来了都是加州人,在美国众多一线城市都在限制人口流入的大前提下喊出这个口号非常给人温情的感觉,让人觉得加州真的可以有个家,但去了到底是不是加州人只有你自己知道。

    其次,加州把大量的土地批给商业,大建写字楼,然后用廉价的写字楼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大企业入住,同时大企业的待遇也吸引年轻人,由于把大量土地批给了商业而不是住宅,住宅用地减少导致房价疯长,而且加州当局暗地里鼓励炒房,加州是全美金融最宽松最容易贷款的城市,而且对经营贷流入房地产视而不见,年轻人在这个城市打拼多年后,面对疯狂的房价压根看不到任何家的希望,只得离开,这时候年轻人已人到中年,不能再996,就被加州抛弃。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由于加州只有年轻人,年轻人身体好是不太生病的,所以就不需要建设太多的医疗资源,也让这个城市的医疗资源在全美一二线城市中倒数,在老年人需要的各种养老配套上也就不需要批地花钱,又节省了一大笔钱。

    加州保持年轻的秘诀是只要年轻人,不要不能加班的中年人,更不要会拖累经济的老年人,我把他成为人肉电池发展模式。跟美国其他城市不同,其他城市大多都有学历和年龄歧视,加州的高明之处是没有任何明面上政策歧视中年人和老年人,只是在暗地里疯狂抬升房价逼中年人离开,让人表面上觉得加州这座城市很温情。

    加州还是美国资本主义先行示范区,也就是说是资本主义的典范,一个把最年轻人用废了就扔抛弃中年人老年人的城市,是资本主义的典范,这是暗示所有美国城市都应该这么做吗?

    去年美国开始全民自主申报个税,大家开始纷纷自主申报,好多人都获得了几百到几千的退税,纷纷夸资本主义好。当时加州还出了个政策,年收入百万以上的,可以特殊减免,税率从45%降到百分之十几。当时就有人喊这个是引蛇出洞瓮中捉鳖,我还不信,觉得资本主义国家好歹还有宪法讲规矩。今年发现几乎没人退税了,反而大笔的人要补三五千、一两万的。资本主义太坏了!不知道去年那些在加州年入百万的人,今年被拜登政府强缴了多少税。加州太坏了,心思全在造干电池、割韭菜。反观我们越南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调节分配和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集中力量办大事,再次体现了越南的优越!

    资本主义果然够狠毒,还是我们老中好。

  • 高房价对于社会巨大的危害性

    我目前看到,年轻人基本上已经被房价彻底击垮。这种打击不是简单的压力冲击,而是从精神上彻底摧毁一个人。

    男性无法买房,就意味着没有结婚的可能,甚至无法拥有恋爱的权利。而在传统文化社会里,男性无法结婚就意味着人生的极大失败,是个「loser」。因此,很多年轻人实际上在精神上已经90%阳痿了。

    他们目前能依靠的,就是一些主流媒体人给他们灌输的廉价“奶嘴乐”产品,如游戏、烂俗煽情电影、狭隘的爱国主义文化产品等等。大部分普通年轻人,也只能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寻找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拥有的那点可怜的自信和自尊心。

    鸵鸟或阉人:被利用的血性与爱国生意

    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除了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当鸵鸟外,还有一些年轻人干脆阉割自己,彻底依附体制,希望能借助体制的保护生存下来。他们不惜调动普通底层年轻人的情绪来赚“爱国钱”。

    而那些已经被高房价搞得精神阳痿的普通年轻人,则把仅剩下的一点点男人血性和激情,全部投入到虚假的民族主义狂热上,最后换来的,依然是一场彻底的空虚。

    上车之后:房贷、离婚与无尽的压力

    高房价会让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大部分普通人勒紧裤腰带,掏空数个钱包,东拼西凑,也只能买到城市远郊的普通房子,那里的配套、教育、医疗相比市区要差很多。这种巨大的落差,会让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变得很糟糕。

    我曾经和一位房产中介聊天,他告诉我,他周围能买得起房子的朋友,买的也都是远郊的便宜房子。这些家庭往往因为房贷出问题,离婚率很高,尤其是因为高昂的房贷和子女教育成本。

    如果说高房价和低工资让还未买房的年轻人彻底失去奋斗动力,很多人开始“躺平”;那么,那些所谓已经“上车”的普通家庭,他们所经历的生活压力则是与日俱增。

    恶性循环:一个被撕裂的社会

    整个社会变得比以前更物质化,以前以所谓道德支撑的主流价值观体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虚弱。

    社会会出现非常明显的阶层差异:底层普通家庭的生活越来越差,结婚难,婚姻生活质量低。而他们的下一代,大概率也会重复这样的生活。整个底层,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中产和富人则过得完全是另外一种“人上人”的生活。

    这样的社会,是很难持续且稳定下去的。

  • 硬汉赋

    小小痴儿徐秋阳,
    家中有迭没有娘。
    岂惧盒武击身上,
    化作库巴称大王。
    
    星友盒武震四方,
    刘勇不惧跳脸上。
    黄豆嘲讽心不慌,
    硬汉威名天下扬。
  • 穷人跨越阶层有多难?

    无论在哪个社会,底层穷人想要跨越阶层都异常艰难,甚至一些国家的底层早就放弃了这种拼命的想法。就像我在泰国曼谷看到的场景,底层人但求有口饭吃,他们照样娶妻生子,既不焦虑孩子的未来,更不会奢望购置天价的学区房。

    那些都市里的城中村并不会妨碍其身后那片繁华大都市的迷人夜景,和奢华购物商场的川流不息。

    尴尬的白领

    实际上,焦虑感最强的反而是城市的普通白领阶层。

    他们既不属于彻底的底层,也不是真正的中产富人,却又没有认清残酷的社会现实,天真地以为只要靠「996」加班,就可以保住自己摇摇欲坠的阶层地位。

    然而,许多打工人的命运是极其脆弱的。无论你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还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在一个充满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里,「35岁」、「40岁」这些数字,都是一道道残忍的工作年龄天花板。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无法接受阶层下滑的痛苦现实。

    财富崇拜与痛苦忍耐

    由于资本化的无度扩张,「贫富差距」这个词,已经被主流媒体刻意地慢慢淡化。一旦富人的财富被合理化,甚至被美化,那么民众对于贫富差距的天然厌恶,就会扭曲成一种更为强烈的财富崇拜。

    对于一个社会的精英而言,穷人是否能跨越阶层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底层人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的贫困现实,并不断提升他们对于痛苦的忍受能力。

    有底线与无底线

    如果你对比天朝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就可以明显看出区别。

    大部分发达国家会为底层民众设置一条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底线。当然,这条底线并非完全出自精英的道德怜悯,而更多是源于严格法律的推动和全体民众的监督。

    而像天朝几乎毫无底线可言。底层人的境遇,可以说是「底层下面还有底层,底层下面是万丈深渊」。

    但恰恰是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会巧妙地利用财富合理化来掩饰贫富差距,不断激发底层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渴求,再辅以一些廉价的鸡汤理论,让他们沉浸在随时可以实现阶层突破的美梦里。这会极大缓解他们的痛苦感,反过来又提升了他们对于贫困和压力的忍受阈值。

    于是,整个社会也因此变得更「稳定」。

  • 如何看待白岩松对于房价的言论?

    对于一位出生于贫寒家庭的底层人而言,
    阶层突破的艰辛和痛苦只有他自己才明白。
    尤其是面对各种极其强大的阶层障碍,他必须一步步跨过。

    不得不承认高考在那些年里的确给了一些底层人一丝希望,
    极少数聪明的人很快把握住。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已经突破阶层,
    这些经历过各种形式的集体主义教育的人心里非常明白,
    体制权利才是突破阶层的关键。

    我相信他说的是心里话,在一个阶层分化的社会,
    拥有资源的所谓精英他们趋于更保守,或者说更顺从于体制。
    这些东西不是装出来的,是他们潜意识里的东西。
    因为在一个体制化的环境里人会慢慢异化。

    位于高阶层的精英在分析一些社会矛盾的时候,比如高房价,他们已经主观上默认资源分配是合理的,这个不需要质疑,而需要讨论的是普通人是否理性地看待这些资源分配。

    大部分精英的观点都会倾向越普通人是非理性的,他们觉得很多社会问题根源来自于普通人的文化,教育,知识的欠缺造成非理性的行为。

    当然白老师还没有走到国内比较常见的社会达尔文的地步,但是他已经很含蓄地表达了一些类似的想法,他和他的想法大多都是体制化的产物。这时候以他的视角来看待贫富差距就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社会现象了。

  • 国家真的强大了吗?

    衡量国家强大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宏观的GDP总量、军事实力、科研水平等等。但对我而言,一个强大国家的人民必然是自信的。这种自信,来源于一个持续且稳定的社会价值体系,来源于人们对自己传统社会文化的深度认同。

    当然,这种文化自信需要建立在最基本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当人们不再为未来的养老和医疗而过度担忧,当社会有足够强大的福利系统来应对个人遭遇的突发疾病或交通事故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时,自信才有了根基。尤其是年轻人的自信心,尤为重要,而它绝不应建立在虚弱的民族主义之上。

    虚假的自信与残酷的现实

    当一个人在社会里感受到足够的平等与尊重,他才会真正认同这种社会文化,并以此为傲。

    然而,我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却离这个标准相去甚远。

    许多人对自己的语言文化并不自信,反而对英语文化是膜拜的,没能用一种平视的眼光将其仅仅视为交流工具。一个学历普通的欧美人,每天仅需上一两个小时的英文课,便可以轻松月入过万;而我们90%以上的年轻人,即便「996」也难以企及这样的薪资水平。更讽刺的是,很多外国人根本不需要学习本国语言,就可以在这里生活得十分惬意——就像在越南一样,因为我们会极力提供各种语言便利来迎合他们。但反过来,你去欧美国家,这是根本不可能享受到的待遇。

    这种强烈的反差,对于普通年轻人而言,是极为沮丧的。

    无法弥补的精神打击

    虚弱的民族主义可以暂时让很多年轻人摆脱掉这种沮丧感。但是,当他们看到许多外貌极为普通的外国男性,可以轻松地抱走本国的女性时——这对本国男性而言,是最为致命的精神打击。这种自卑感,是看再多观网视频都无法弥补的。

    当然,对于自我民族是否强大的感受,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体验。这种主观感受也往往最容易被操控。在越是封闭的环境下,这种被制造出来的、虚假的主观强大感,就会持续得越久。

    可一旦这种人为制造的信息茧房被突破,那套虚弱的价值观体系便会瞬间崩塌。因为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无论再完美精致的理论,也比不上粗糙的面包来得实际。

  • 「先富」不会带动「后富」,只会筑起高墙

    越南改革三十年:从“先富”到“巨富”

    从1986年越南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988年,越南通过了《外国投资法》,大量来自日本、新加坡的资金投向了胡志明、河内这样的大城市及其周边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

    1990年,《越南私人企业法》获得通过,给私有制公司提供了一个法律依据,越南社会随之进入了更为资本化的阶段。

    越南政府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各种新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让“先富”的人带动“后富”的人,一起走向共同富裕。

    事实上,早期确实有一些越南人靠着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从日本进口家电,从邻国进口服装和日用产品来赚钱,很多人也因此发了财。这里面不乏一些胆大且精明的普通人。

    但是,随着信息的开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前那种靠信息差优势赚钱的模式慢慢消失了。在越南,资本的优势,尤其是一些依附于官僚体制的资本,其优势慢慢体现出来。他们在房地产、矿业、石油能源等行业,获得了更为惊人的财富。

    越南最近10年涌现了大量的亿万富豪。根据最新的统计,在越南财富超过3000万美元的富豪人数接近200人,而10年前这个数字不到100人,富豪人数的增长速度位居全世界第二。

    越南的奢侈品市场更是异常火爆。受益于最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成为富人,但贫富差距却在不断扩大,阶层固化问题尤为明显。

    前几年疯狂的土地炒卖,导致像富国岛的土地价格在三年内飙升了10倍,岘港海边别墅的租金也由10年前的300美元一个月,涨到现在的接近3000美元。越南先富起来的少部分人,利用手里的资本优势炒卖房产,变得更有钱了;而新生代的越南年轻人,则明显感受到了这种通胀下财富转移带来的巨大压力。

    「先富带后富」为何在越南成了一句空话?

    首先,普通人的致富通道已经关闭。

    在越南,先富起来的人,已经由以前混乱市场下的投机者,变为必须依附越南体制获取资源才能发财的人。对于普通越南人而言,财富的积累已经变得非常困难,成为富人的机会几乎没有可能。

    越南的房地产政策,本身就是鼓励有钱人来投资土地和利用房产升值赚钱。他们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土地和房价、房租的上涨所带来的通胀,会形成对于普通越南人的剥削和财富转移。因为普通越南人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额外的资产来对抗通胀。

    在一个高通胀社会,普通人应对通胀的手段极为有限。10年前,越南的年存款利率在20%左右,目前则在7%左右。普通人只能去金店买黄金或者兑换美元,来应对越南盾贬值带来的临时损失。

    但是,过去10年,大城市的普通房租翻了4倍以上。而2010年,像胡志明市这样的大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也仅为200万越南盾一个月。普通人依然无法逃脱被“收割”的命运。

    由于越南的产业依然位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无法真正创造出能出口海外的高利润产品,很多都是为国外代工组装。也就是说,越南很多先富起来的人,其财富积累依然是建立在廉价的越南劳动力之上。

    其次,特权阶层垄断资源,无意分享。

    越南政府本来就存在严重的贪腐问题,一些越南人利用手里的权力和资本一起变现,赚普通越南人的钱。这本质上是一种利用特权抢夺普通人财富的过程。

    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实际上是一种比较笨拙的、掩饰贫富差距的说法。

    对于越南先富的人而言,资本、官僚背景这些在越南最重要的资源,是要牢牢抓在手里的。他们迷恋财富,非常享受积累财富的过程,而对于这种积累方式是否会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他们并不在意。

    普通越南人则基本上没有共同富裕的机会,也不可能从越南富人嘴里分得一杯羹。他们能努力不实现阶层下滑,就已经很不错了。

  • 观三峡——鼠人

    东临碣石,以观三峡。
    今日说法,明天更麻。
    言论仔由,琼哥在查。
    容鼠不下,愿美东伐。
    蝙蝠前飞,我在后爬。
    每每破防,心乱如麻。
    幸甚至哉,轮回种华。
  • 2021新闻自由排行出炉,前四均为北欧国家,越南暂列倒数第7优于中国

    自2002年以来,无国界记者组织(RSF)每年都会发布世界新闻自由指数,这是一个基于国家间效仿原则的重要宣传工具。由于它广为人知,它对各国政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害怕它的年度出版物。该指数是一个参考点,被世界各地的媒体引用,并被外交官和国际实体,如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使用。

    该指数根据记者可获得的自由程度对1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它是基于对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元化、媒体的独立性、立法框架的质量和记者的安全的评估,对媒体自由状况的一个快照。它并不对公共政策进行排名,即使政府显然对其国家的排名有重大影响。它也不是每个国家或地区新闻业质量的指标。

    根据其官方网站披露的 2021 年的排行。挪威、芬兰、瑞典、丹麦排名前四,均为北欧国家。冰岛稍逊,排名第16。越南排名175,略优于中国(赢)

    以下是 RSF 对越南的评价

    由于越南的媒体都听从共产党的命令,独立报道信息的唯一来源是博客和独立记者,他们正受到越来越严厉的迫害,包括便衣警察的暴力。为了证明监禁他们的正当性,越共诉诸刑法,特别是其中的三个条款,即 “旨在推翻政府的活动”、”反国家的宣传 “和 “滥用自由和民主权利以威胁国家利益 “可被判处长期监禁。自从党的领导层被以阮富仲为首的强硬派接管后,恐怖程度大大增加,阮富仲的控制权在2021年1月的五年一次的大会上得到了确认。2020年,越南独立记者协会(IJAVN)的几名成员被逮捕,三人被判处11至15年的监禁。曾在2019年获得无国界组织新闻自由影响奖的女记者范文庄也被逮捕。总共有30多名记者和博主现在被关押在越南的监狱里,那里经常发生虐待事件。与此同时,随着越南公民越来越多地参与网络,当局一直在完善其数字镇压方法,军队成立了一个名为 “47部队 “的1万多人的军事网络战部门,其任务是保卫党并针对持不同意见的博主。根据2019年生效的网络犯罪法,外国网络平台必须将其越南用户数据存储在越南的服务器上,并在需要时向当局交出数据。

  • 越南人的奴性

    当你作为一名外国人在越南旅居,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不必被当地的社会文化所胁迫。你可以选择居住在外国人聚集的区域,那里的法律和规则,竟然会和外面的当地人社区截然不同。尤其是当你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完全置身于越南社会文化之外时,这天然地给了你一个超然的视角,去看待这个国家的一切。

    这让我想起著名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瑞德告诉安迪的话:监狱里的一切规则和环境就像一个体制缩影,任何人都会被逐渐“体制化”,变得越来越依赖监狱的高墙。

    当我们从观众的视角去感受这种变化,就像我旅居越南数年,看到越南年轻人的变化一样。很多越南人在社会长期的驯化下,慢慢养成一种自我安慰的“鸵鸟精神”,尤其是一些自我阉割的媒体人,还会主动强化这种思维方式。

    这种鸵鸟精神,不仅仅是他们对社会当前的问题视而不见,他们还会找出一套所谓自创的理论,来证明一切社会问题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从民族主义到正面宣传:越南政府的维稳术

    10年前的越南,社会矛盾突出,各种反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时刻都在酝酿着突然的大爆发。当时聪明的越南政府,选择利用民族主义来转移社会矛盾,通过各种媒体新闻让年轻人的情绪得以宣泄。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越南政府开始改变宣传内容。他们转而强调体制的优越性,无论是电视台新闻还是网络媒体,都充斥着关于社会发展的正面报道。

    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各种反对体制的言论,进行严厉打压,轻则三五年、重则十几年的牢狱惩罚。而实际上,这几年越南的官僚作风并没有任何改变,就连喜欢收钱的公安和交警,都和10年前没什么两样。

    房贷,最完美的枷锁

    越南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大学生,涉世未深,没有接受过社会残酷的历练,往往会觉得社会正在进步。

    更重要的一点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官方灌输的典型西方中产生活方式: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大城市按揭一套公寓,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买辆普通实用的家庭汽车。

    我个人认为,银行个人房产贷款,简直是资本社会最伟大的发明。它让大量年轻人被房贷牢牢控制住,没有人敢轻易辞职,更没有人敢和体制作对。

    人们常说“有恒产者有恒心”,尤其是担负数十年房贷的人,更是在社会体制下变得唯唯诺诺,一点都不敢大意。

    新瓶装旧酒:官僚资本的华丽转身

    越南最近几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那些传统的官僚和黑白通吃的人物,把钱慢慢洗白后,转而成立了各种旅游公司、房地产公司、金融投资公司,甚至还有一些新创企业。

    这些企业都以正规的面孔示人,招聘名牌大学毕业生和各种专业人员。大量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就这样为他们卖命。

    这些变化,都慢慢让年轻人改变了对越南社会的传统印象。他们认为,目前的社会正在改变,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完全可以接受现状。

    越南政府巧妙地利用大量官僚资本,让经济看起来变得更加有活力。更重要的是,这些由少数人控制的官僚资本,由过去的贪腐和掠夺者,摇身一变成了年轻人工作饭碗的提供者,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

    就这样,旧体制完成了“新瓶装旧酒”的完美转变。大部分年轻人心甘情愿地被各种资本剥削,整个社会也因此变得更加顺从。

    尾巴

    虽然也有很多人抱怨工作时间太长、待遇太低、生活压力大,甚至很多越南年轻人连结婚都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是,大部分人发泄完后,依然不得不向体制低下头,老老实实去加班,因为每个月的银行贷款或者房租,都必须要交。

    过去几年,越南房产在富人的炒作下翻了数倍,很多贷款买房买土地的越南年轻人也感受到了这种财富的变化。尽管这种“增值”和他们并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会为他们产生任何实际的财富。

    但因为这些房产和这种被设定的生活方式,是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东西,他们只能继续沉浮下去。

  • 越南藏富于民?外国人对于越南最大的误解

    网上见到很多人说越南「藏富于民」、「国穷民富」。甚至国外一些不专业的媒体,曾将越南的幸福指数一度排在亚洲首位。不经意间,越南成了一个幸福的天堂。

    过了几年后,我才明白,这些印象都是出自那些没有长期旅居生活经验的国内外媒体人之手的幼稚言论。但是,即便过了这么多年,仍然有很多人相信这些。

    越南这个国家,依然是个贫穷的国家。2019年人均GDP虽然比15年前翻了好几倍,但依然位于世界末流。很多人相信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很快产生一种错觉:越南经济腾飞了,越南人站起来了!

    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牌:人均GDP的全世界排名。

    我按照购买力平价(PPP)统计,2004年,越南人均GDP排名是全世界第113位。15年后,2019年越南的排名在第122位。也就是说,数年里,尽管越南看起来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因为通货膨胀,购买力不断下降,在全球的相对排名反而倒退了。

    如果按照普通的人均GDP排名,越南名次更靠后,在130名左右,排在他后面的是老挝和洪都拉斯这样的长期欠发达国家。

    游客眼中的天堂 vs 普通人的现实世界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觉得越南人富足呢?因为大部分人只是简单地在旅游区待了几天,并没有长期旅居生活的经验。

    比如我现在住的酒店,推开窗户,外面看到的都是漂亮的别墅和远处的高档酒店。这些动辄数百上千平米的豪华别墅,根本不是大部分普通越南人能拥有的。我的酒店离海边只有200米,走路也就几分钟。这样好的地段,自然会吸引大量的富人来买地建房。

    在岘港,这些黄金地段的土地价格都是2至3万一平米,因为土地允许自由买卖。从胡志明和河内涌入的富人,早在几年前就大量囤积土地,等待外国人来接盘。只有居住在这里、且拥有多块土地的人才能一夜暴富。

    真正的普通越南人居住的地方,是在老城区和偏远的郊区。那里混乱嘈杂的交通、肮脏的街道,才是他们每天面对的现实世界。

    「小别墅」的真相:低置业压力与粉刷文化

    越南人居住的大多是两三层的小楼房,这对于刚来越南的中国游客会觉得非常新奇。外表看起来干净漂亮的小楼,会让人产生“处处都是小别墅”的感觉。

    其实,城区很多外表看起来干净的房子,大部分都有二十年以上的历史了。越南人有个习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重新粉刷一下墙面、更换门窗。

    此外,越南的城市化很低。和中国不同,中国年轻人结婚,很多时候必须要有套远离父母的新公寓。但大部分越南年轻人只需要和父母住在一起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在越南,一套房子可以供好几代人居住,他们并没有巨大的置业压力,一有钱就拿来消费和装修房子。

    大城市里有极少数中产年轻人开始购买公寓,但和大部分普通人相比,没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国穷,官奢,民殊

    越南政府的财政基本上一直处于亏空状态,很多大型公共建筑都需要从日本和中国贷款修建。但是,政府在修建自己的办公大楼时却十分大方。

    以岘港的新政府大楼为例,耗资接近一亿美金。要知道,岘港人口仅仅100万,大部分当地人的月收入只有1000至2000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越南的有钱人特别喜欢炒地皮,他们在这十年里赚得盆满钵满。很多有钱人往往拥有数套房产。像我曾经住过的一栋越南别墅,10年前的租金是2000人民币一个月,现在则需要1万人民币左右,这相当于当地一个普通人大半年的工资。

    有钱人越有钱,贫富悬殊巨大。

    总而言之,越南这个国家依然非常贫穷。「藏富于民」这句话,应该改成「藏富于有钱人阶层」,而非普通人。虽然国家是真穷,但是政府花起钱来,也是大手大脚,毫不心疼。

  • 中国梦的B面:内卷

    关于「内卷」的话题,近几年在中国非常流行,但在越南却很少被提及。这两个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但通过对比两者的社会文化,反而更能看清我们目前困境的本质。

    网上关于内卷的定义五花八门,很多都非常抽象。我对当代中国内卷的定义就是:不断贬低自己的价值和剥削自我,来获取在有限资源分配中的竞争力。

    事实上,10年前几乎没有人提及类似的概念,关于内卷的讨论是在最近5年才变得越来越多。

    黄金时代的终结

    我仔细对比了中国经济前15年的GDP增长、工资增长和房价物价增长数据,发现从2006年到2013年这段时间,是普通国人感受工资增长、就业增长、经济繁荣最强烈的时期。

    虽然那时的毕业生依然会有一些就业压力,但往往工作几年后,工资会翻倍增长,甚至超过房价的涨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那段时间买得起房的原因。

    但是,从2015年开始,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物价特别是房价却没有因此下降,仍在持续上升。

    这种变化背后,本质上是中国的发展模式从2016年开始就出现了瓶颈。以出口为导向的模式来维持高增长和就业率,已经难以为继。以前是国外的大公司吃肉,中国的出口工厂和外贸企业喝汤;现在则是连汤都喝不了几口了。

    欧美经济发展的问题,靠08年印钞票把股市拉起来,维持了持续几年的表面繁荣。但欧美的实际需求和普通人的消费水平并没有多大改善,简而言之就是股市繁荣,贫富差距继续拉大,普通人依然过着紧日子。

    被内卷“绞杀”的核心:90后城市白领

    中国的90后,还没有尝到多少经济奇迹的甜头,就被残酷的就业市场彻底击垮。在中国,内卷最严重的群体,就是90后白领,特别是在大城市里。

    与此相对,蓝领工人群体没有明显所谓的内卷现象,家政保姆市场也不会给你太大的议价权。大部分严重的内卷,都存在于大城市的白领人群中。

    早年间的大城市发展,吸引了无数淘金者和大学毕业生。但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迁入人口飙升,而实际的普通白领就业岗位却没有多少实际增长。最近几年来,大学学历不断贬值,普通本科已经被人唾弃,很多公司招人基本上都会从985毕业生看起,研究生的就业工资也基本上好几年没有增长。

    很多年轻人不得不靠996加班、降低入职工资来换取一份勉强糊口的饭碗。甚至很多人为了抢一个稳定的教师或公务员岗位,不惜拼得你死我活。这就是中国内卷的现状。

    幻觉破灭

    大城市的疯狂扩张和大学的不断扩招,使得大量年轻人产生了一种“人人都能在大城市过上体面生活”的幻觉。而实际上,一出校门才发现,自己不过是“蚁族”、“鼠族”的一员。

    很多人被成功学洗脑,长期以来对于“幸存者偏差”的概念毫无了解,他们以为自己只要努力工作、加班奋斗,就会成为少数的幸运儿,过上好日子。但是过了几年,发现自己依然一无所获。

    这次疫情,更是给脆弱的出口经济以致命一击。

    目前的社会现状是,大量的中产消费并没有被培养起来。要知道在80年代,一位英国普通白领,用两年的平均工资收入就可以买一套普通房产;而目前中国大城市的普通白领,则需要至少20年。一个真正有消费力的白领阶层并没有产生,消费没有升级,反而有降级的风险。

    城市白领的就业岗位没有增加,但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却不断飙升。从最近扩招研究生的规模就可以看出端倪。

    大城市不断发展房地产,国内消费市场的蛋糕没有做大,反而变得越来越小。高企的房价和房租,将大部分人的收入掏空。而大部分人又没有其他特别的才能,大城市更不会突然新增大量职位。

    唯一的出路,只剩下贬低自我的价值和剥削自己,通过疯狂加班来维持自己的竞争力。这就是中国式内卷的现状和本质。

  • 越南的「抄作业」,怎么连我们不敢抄的也抄了

    近20年来,越南的GDP每年稳步增长,2018和2019年超过了7%,外来投资每年增长超过9%,进口出口总额每年增长超过10%,成为世界公认的除中国之外的亚洲之星。

    有机构调查,美欧日的一些外企从中国搬离,第一个搬迁地选择的就是越南。在中文的网络上,越南似乎成为一种现象,一直被讨论和争论。

    为什么越南经济发展如此之快?除了低成本的地价、丰富的青壮年劳动力等因素外,政治上的全面、彻底、深度的改革,是其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面革新:经济与政治同步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

    温家宝

    1986年,越南开始「全面革新开放」。何谓革新开放(Đổi Mới)?越南政府的解释是,全面和同步的革新,经济、政治革新同时进行,在经济改革的同时实现政治体制改革。革新开放不仅只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思想、言论、政治。

    1994年,越南提出建设「人民法治国家」。

    1996年,提出政策要让「人民知情,人民讨论,人民做主,人民监督」的方针。

    进入2000年后,越南政治改革更是迈出空前的步伐。2006年,越南十大召开,在政府选举方面进行深度改革,改革国会,全面开放言论自由。

    2009年,实现地方官员直选制度。而在选举权上,越南任何年满18岁的公民皆有投票权,年满21岁的公民皆有被选举权。

    2016年5月,越南进行全民选举,全国有91476个投票站同时开始投票,全国近7000万名有投票权的公民进行全国选举投票,选出任期从2016年至2021年的国民议会议员和人民议会议员。而在第十四届国会会议上选出了国家领导人。

    到了2021年,越南举行了两次重要选举,分别是1月的政府选举和5月的全国大选。届时,越南将制定2021年至2026年的愿景和国家发展框架,而一系列更有利的国家政策将会颁布。

    如今的越南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政体方面基本实现了议会和选举自由,行政权力基本不干涉法院运作,正逐渐向三权分立的方向靠拢。一直以来,越南就在大力加速进行多项政策改革,决心异常巨大。

    大刀阔斧的社会与制度改革

    废除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设立之初,是为了控制人口从乡村向城市流动。很多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了是农村户口还是城市户口。居民的就学、就业、社会福利均和户口户籍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决定了命运。越南曾经也仿照中国实行户籍制度,随后越南政府认为户口限制了太多的可能性。

    2017年11月6日,越南国会宣布废除实施40多年的户口户籍制度。从2019年1月1日起,越南正式废除了户口制度。越南近亿国民不再拥有户口本,身份证和护照是越南公民身份证明的象征。

    土地改革与官员财产申报 早在1997年,越南就进行土改,废除集体所有制,农民可以出租、抵押和买卖土地,也可以申请土地农转非后出让土地。如今越南的土地是私有制,私人可以自由买卖土地。

    与此同时,越南在2010年建立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2011年,越南签署《联合国反贪污贿赂公约》,并在国会得以批准。既然签署了公约,那么越南的相关法律就必须与公约精神相符。2012年,越南国会通过了《反腐败法》,要求副科级以上干部的个人财产需要申报并公布,内容包括收入、房地产、海外资产、个人账户及其他个人财务。

    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越南的领导干部都要公布个人财产申报清单,而越南国会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同样也要进行个人财产申报,必须在选民代表会议上公布。

    改革的经济成效

    如何检测改革的效果?最直观的其实就是经济。 1990年以来,越南人均经济增长率已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中国。而1990年时,越南人均GDP只有96美元,当时马来西亚的人均GDP是越南的25倍,菲律宾是越南的8倍。但到了2015年,这个差距大幅度缩小,马来西亚的人均GDP只有越南的4.6倍,菲律宾只剩越南的1.4倍。

    2018年,越南GDP同比增长达到7.08%,创8年来新高,远超出全年6.7%的计划。2019年越南GDP再次破七,达7.02%,经济增速超过了中国和印度。

    尽管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东南亚国家经济遭到打击,但是越南表现依然坚挺。而越南的野心是加入全球体系并留有一席之地。经济层面上,特别是在金融方面的步子迈得特别大,对外资几乎无任何门槛限制,因此,越南已成为外资最青睐的投资国之一。

    越南的经济结构与未来

    目前越南80%的人口依然从事农业活动,但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快速增加。与泰国、缅甸不同,越南大力发展制造业,试图以工业立国,这种做法与中国类似。

    2018年越南工业生产指数增长9.4%,其中制造业增长14.5%。目前越南的制造业以贸易出口为导向,2018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创下了4822亿美元的新纪录,贸易顺差金额为72亿美元,是有史以来贸易顺差最大的一年。

    中国、韩国、美国、东盟、日本、欧盟是越南六大出口市场。美国是越南第一大出口国,但是越南的出口结构相对合理,不严重依赖于单个市场,对美国、欧盟、中国这三大市场的出口规模相对均衡。

    从进出口的品类可以看出,越南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的就是充分发挥廉价劳动力的天然优势。不过,越南的加工贸易目前还比较落后,由于国内缺乏产业配套以及设备制造产业的落后,目前需要向中国大量进口机器设备及配件。这类似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多以来料加工为主,向日韩进口设备及材料,加工后再出口。

    房地产与中产阶级的崛起

    由于越南的经济发展被看好,房产投资对外开放,越南房价也出现了较快上涨。2016年,胡志明市公寓总成交量达到30972套,2017年成交量跃升至47163套,增长率达52%。胡志明市的房价大概在两三万人民币一平。

    需要注意的是,越南本地人购房享受永久产权,而外国人可以购买公寓,产权只有50年,到期之后可以续约。

    汇丰银行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越南中产阶级人口将增加至3300万人。即使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其经济也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如果疫情得到控制,越南经济将在2021年达到6.8%的强劲增长。

    融入世界与未来的挑战

    越南一直在努力为了加入全球体系,打破之前的限制,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都在向西方世界靠拢。经过一系列的彻底革新开放之后,越南如今深受西方发达国家的青睐。

    2019年6月,越南以创纪录的192票高票当选为2020年和2021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2020年,越南还担任了联合国安理会的轮值主席国。

    目前,越南的国内政治、对外政策、劳动力优势以及国际产业转移对其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制造业都极为有利。预计越南将很快达到「亚洲四小虎」的级别,但能否跃升至「亚洲四小龙」一级,尚存诸多不确定因素。

    大多数国家,包括拉美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以及亚洲四小虎,都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挣扎。而「中等收入陷阱」其实是制度陷阱。越南接下来的革新开放能否破除这一障碍,就变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