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中笃信寒门出贵子?

在天朝,高考被普遍认为是普通人改变命运最有效的方式。尽管前几年高考腐败的案例时有发生,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富人及官僚权贵子女选择留学欧美或直接移民,这反倒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天朝的高考环境。

然而,天朝长期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城乡之间悬殊的教育资源和收入差距,使得农村学生考上顶尖大学变得异常困难。现实情况是,天朝最好的几所高等学府,其生源几乎被大城市的学校所垄断。因此,那些凤毛麟角的、从偏远农村考上顶尖大学的学生,往往会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宠儿。

一碗精心熬制的励志鸡汤

「寒门出贵子」这句古话,是天朝人和肉喇叭最钟爱的词语。从字面上看,「寒门」即是贫困家庭的代名词,其本身就意味着弱势者必须参与一场肉眼可见的、极不公平的竞争。这本应是一个充满负面色彩的词语,但在天朝媒体的吹捧下,它竟被包装成了一个励志、感人且积极的社会现象。

这种看似荒唐的逻辑为何能在天朝社会普遍存在并深入人心?特定的社会制度会催生特定的社会文化,而长期耳濡目染的大部分人,会在此文化下形成一种共同的思维定势。当多数人都持有相同的逻辑时,无论这种逻辑在外人看来多么荒唐可笑,他们自己反会觉得再正常不过。因为对他们而言,追随主流能带来安全感,至于其是否正确,他们既不关心,也不认为重要。因此,大部分老中并不会对此进行反思。天朝社会,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幸存者偏差与被阉割的社会学

长期以来,天朝媒体不断鼓吹:底层民众或生活困顿者,摆脱烦恼的最好方式就是加倍努力、能吃苦。为了佐证这一点,许多主流媒体会刻意挑选极少数的特例作为典范进行宣传,却故意隐去这些成功案例背后「幸存者偏差」的本质。

在天朝,很多人的数学或逻辑推理能力相当出色,这得益于学校从中学起就对数学教育的高度重视。然而,天朝教育中最缺乏的恰恰是社会学的教育,而社会学研究中最关键的部分——心理机制和行为逻辑——正是分析和反思社会现象最有效的工具。

信息渠道本就匮乏的天朝底层民众,是社会中最顺从的群体。许多通过个人奋斗从「寒门」中脱颖而出的人,大多不会对主流社会体制产生质疑,反而会对政府感恩戴德。因为他们早已默认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和教育不公,一旦政府稍微释放一些善意或有利政策,他们便会感受到极为强烈的幸福感。

「体制化」与「鸵鸟精神」

「寒门出贵子」这一社会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折射出整个天朝社会对现有体制缺乏怀疑与反思。长久以来,体制的权威在普通人心中已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心理屏障。大部分天朝人会下意识地认为,体制强大到无法撼动,规则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这正是天朝社会进步如此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可悲的是,底层天朝人会将这种「鸵鸟思想」赋予一种崇高的奋斗使命感,甚至常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来安慰自己。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缺乏基本逻辑的思维方式。

首先,上天并不会随意将机会和资源垂青于底层普通人,无论你如何折磨自己都不会改变现实。因为天朝的社会资源遵循着一套极其严格且残酷的分配原则:只有极少数拥有特权和先天垄断资源的个人与家族,才能世世代代享有更多机会。那极少数幸运的底层逆袭者,既不会改变、也无法影响这一核心社会规则。

狡猾的天龙人,通过控制主流媒体,不断渲染和夸大「寒门出贵子」这一现象,让大部分底层民众看到所谓的「希望」,这正是其高明之处。天朝日益固化的阶层被刻意掩饰和淡化,而那些缺乏基本逻辑分析能力的底层民众,大部分都会天真地以为,自己或许就是下一个被上天眷顾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