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公务员财产公开全靠自我炫富

大概是五年前,著名的越南高原旅游胜地大叻,爆出了一则关于当地官员的腐败丑闻。

网络传言称,该市的一位政府人员在大叻著名的旅游区内,修建了两栋极为奢华的别墅。我之前往返大叻市区和机场时,常常被这两座位于山林中的精美建筑所吸引,当地人估计其造价不菲,至少数千万人民币。

这件事情的发酵,源于该官员子女在社交媒体 Facebook 上的炫富贴。当然,大叻市政府的官方调查结果为:该别墅由该官员的一名亲戚修建,并不属于其本人。后来,此事便不了了之。

选择性公开的财产申报

在越南,公务员的财产无法在公开网络上查询到。所谓的官员财产申报只在内部实行,并且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现象:对于基层人员而言非常严格,但职位越高的人,受到的限制基本上越小,大部分都仅仅是走个过场。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具有审批与核查的权限。这便是越南所谓的财产公开制度,其真实目的,或许仅仅是为了安抚普通的越南民众阶层。

由于越南的腐败是系统性的,整个体系从上到下,没有人敢真正主动地自我公开财产。

高调反腐与稳定的腐败率

有趣的是,越南社会对于公务员的腐败容忍度相当高。这自然与越南政府比较巧妙地利用各种主流媒体,宣传其所谓的“强化反腐效果”有密切关系。

根据我过去几年的经验,越南官员,特别是那些拥有实际权力的高职位政府人员,其腐败的概率并没有下降。那位被称为“反腐沙皇”的阮富仲,虽然口号喊得响亮,但实际上根本不敢对体制本身动刀。

表面上,越南对于财产公开申报的规定极为严格,甚至细致到具体物品的价值都有详细规定。然而,这些规定并没有任何第三方进行有效监管,更不可能将具体信息发布在公共网络上。

这就造成了一种荒诞的局面:在越南,时不时就会发现一些官员在胡志明市、岘港这样房地产价格飙涨的城市,拥有数套别墅或几块价值数千万的土地。以越南官方公布的公务员工资来看,市领导级别的官员月薪也就三千多元人民币,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负担如此奢华的房产的。

官僚体制的文化惯性

因此,越南的财产公开,常常是以一种颇具戏剧化的方式——例如内部人员的炫富、情人的举报等等——才得以在公开媒体上曝光。

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折射出的是越南传统的官僚体制并未发生任何根本性的改变。我之前就不断提到,社会体制文化并不会轻易被摧毁,它的存在必定有其深厚的社会土壤作为根基。

再加上越南体制文化的强大惯性,这种腐败的制度与文化,恐怕还会继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