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体制外的普通人成为新时代的贱民

数年前,我在胡志明市的一个社保局,看到许多越南老人在领取养老金。一位体制内的小官员,每月可以拿到两千多元人民币的养老金,远超当地白领的收入;而普通的胡志明市老人,则只能拿到五十万越南盾(折合人民币约150元),不及他的十分之一。

这就是越南社会在退休养老上,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巨大差异。

在越南这样传统的官僚体制下,大部分社会资源都被体制所掌控。随着所谓“国家资本”的兴起,这种资源更进一步向体制内集中。整个越南社会以官僚权力为尊,任何人都必须服从。因此,这个社会无法简单地用富人、中产和底层来划分,而是形成了一种新的序列:体制内的官僚位于社会顶层,其次才是体制外的富人。甚至体制内的底层人员,也要远远好过体制外的中产。这个社会最底层的贱民,便是体制外的普通人。

体制内和体制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体制内的人似乎永远拥有一道强大的保护屏障。无论是在胡志明还是河内,我所看到的警察、海关和公务员,表面工资待遇虽低,但他们享有大量的补贴和福利。特别是近几年,许多城市大力推行城市化,通过土地财政赚了不少钱,其中一部分便以福利形式分摊到了公务员身上。他们是安全感最强的一群人。

相比之下,体制外的人则面临着野蛮残酷的原始资本积累时代。尤其是刚毕业的越南年轻人,不仅要面对高失业率,高涨的房价和房租更让许多人倍感绝望。体制外的普通年轻人是越南的最底层,他们没有任何资源可以依靠,也没有体制给予任何保护,只能独自面对弱肉强食的残酷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所谓的媒体人、画家和知识精英,都要拼命依附体制、为体制说话的原因——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安全与保护。

随着越南经济发展放缓,资源与债务的分配不平衡将进一步恶化。这种体制内外的巨大鸿沟,只会变得越来越普遍。那些体制外的普通越南人,已经沦为精英眼里的底层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