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这么高,为什么底层人还那么拼命?

阶层分化后,如果控制得当,社会甚至会比以前更稳定。比如房价。像胡志明市,一套市中心附近的房子简单改装成公寓或者家庭旅馆出租,4、5个房间一个月可以稳稳地收租一万人民币。而普通胡志明人的月收入中位数在2000元人民币一个月,那些房东可以轻松地做人上人。也许你以为底层人会因此很愤怒吗?他们不会。他们反而会更加拼命的加班工作。因为在一个不断资本化的社会,各种生活资料甚至于感情都可以被物化。在越南社会炒房是合法的,房东可以任意提高租金和房价。这一切都是自由资本下的合理规则。慢慢的很多以前不敢提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就名正言顺地出现在公开媒体上。

比如,市中心的好房子都是给有钱人的,作为底层普通人你只能选择去配套差,通勤时间长的远郊。一线大城市的房价根本不是给你准备的,作为底层人要学会理性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阶层地位。只有努力才有可能买得上更好的房子。当然持有以上观点的人往往都是有房子的人,或者根本就不上班靠炒房或者收租过上人上人的富人。当一个社会把贫富差距合理化,底层人慢慢接受这种观点后,他们便会更加拼命地想突破阶层。一旦一些底层人幸运地突破阶层,他们便会更加笃信这种社会达尔文观点。这个社会就可以更稳定地持续运转下去。

越南人为什么笃信寒门出贵子?

在越南,高考是改变普通人命运最有效的方式,尽管前几年越南高考腐败的案例时有发生,但是越来越多的越南富人和越南官僚权贵的孩子早就选择留学欧美、或者直接移民。这反倒是让越南高考净化了不少。但是越南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资源的差距,收入的巨大差异,让很多越南农村学生很难考上好的大学。在越南基本上大城市的几所学校几乎垄断了越南最好的几所高等学府的生源,因此极少数从偏远越南农村考上顶尖大学的学生往往会成为越南媒体报道的对象。

寒门出贵子这句老话是越南人和越南主流媒体最爱提及的一个词语,寒门本来就是贫困家庭的代名词,意味着弱势者需要参与这场肉眼可见的不公平的竞争比赛。正常的理解是个负面的词语,但是在越南媒体的吹捧下,它竟然成了一个非常励志感人积极的社会现象。这种看起来很荒唐的逻辑为什么能在越南社会普遍存在且深入人心呢?特定的社会制度下会产生特定的社会文化,而大部分人在这种社会文化下长期耳濡目染后会形成一种共同的思维模式。当大部分人都持有相同的逻辑的时候,无论这种逻辑在外人看来多么地荒唐可笑,他们自己反而会觉得非常正常。因为他们觉得主流的想法对于他们而言更具安全感,是否正确他们并不关心,也不重要,所有大部分越南人并不会去反思。而越南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长期以来,越南媒体鼓吹底层人或者生活有困境的人摆脱烦恼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吃苦。并且很多越南主流媒体会拿出一些特例来作为典范,故意隐去这些极少数成功者背后幸存者偏差的本质。在越南有很多人的数学或者理论逻辑推理思维是很好的,尤其是越南学校从中学就非常重视数学教育。但是越南教育里最缺乏的是社会学的教育。而社会学里面最关键的研究就是心理机制和行为逻辑。其中行为逻辑是对社会现象分析和反思最好的途径之一。越南社会底层人可以接受的信息途径本来就很少,他们是一群最顺从越南社会的人。很多从寒门奋斗出来的人大多是不会对于主流社会体制产生质疑的,他们反而会对越南政府感恩戴德。因为长期以来底层越南人对于巨大的贫富差距和教育差距是默认的,一旦越南政府稍微做了一些有利于他们的事情,他们会感受到非常明显的幸福感。

寒门出贵子这种社会现象背后实际上折射出来的是整个越南社会缺乏对于越南体制的怀疑和反思,长期以来越南体制权威在普通人心里已经成了一种非常强大的心理屏障。大部分越南人都会下意识觉得体制足够强大到根本无法改变,规则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这也是为什么越南社会进步如此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底层越南人会把这种鸵鸟思想赋予一种崇高的奋斗使命感,甚至经常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安慰自己。这是一种非常明显地缺乏逻辑的思维方式。首先上天不会随意把机会和资源给底层普通越南人,无论你饿自己多少天都不会改变,因为越南社会资源遵循非常严格且残酷的分配原则,只有极少数拥有特权和先天垄断资源的越南人和家族才会世世代代拥有更多机会。极少越南幸运底层人并不会改变也不会影响这一社会规则。

聪明的越南精英控制主流媒体不断渲染寒门出贵子这一被夸大的社会现象,让大部分底层人看到了所谓的希望,这也是越南精英高明的地方。越南的阶层固化被刻意掩饰和淡化,这些缺乏基本逻辑分析思维的越南底层人大部分都会天真的认为自己就是上天眷顾的那一位。

越南先富的人为什么不能带动后富?

回顾越南的改革历史

从1986年越南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1988年越南通过了外国投资法,很多从日本,新加坡的资金投向了胡志明、河内这样的大城市和周边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1990年,越南私人企业法获得通过,给私有制公司提供了一个法律依据。随后越南社会进入更为资本化的社会。

越南政府希望通过各种新政策让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然后让先富的人带动后富的人一起走向共同富裕。事实上早期确实有一些越南人靠着信息不对称优势,从日本进口一些家电,从邻国进口大量服装和日用产品来赚钱。很多人也发了财,这里面不乏有一些胆大且精明的普通人。但是随着信息的开放,经济也变得更开放。以前那种靠信息差优势赚钱的人慢慢就消失掉了,在越南资本的优势慢慢体现出来,尤其是一些依附越南官僚的资本。他们在房地产,矿业,石油能源等行业获得了更惊人的财富

越南最近10年涌现了大量的亿万富豪,根据最新的统计在越南财富超过3000万美元的富豪人数接近200人,而10年前这个数字不到100人,越南富豪增长速度位于全世界第二。越南的奢侈品市场更是异常火爆。受益于越南最近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成为富人,但是贫富差距却不断扩大。阶层固化问题尤为明显,特别是前几年疯狂炒卖土地,导致像富国岛的土地竟然三年内飙升了10倍,岘港海边别墅租金也由10年前的300美元一个月涨到现在的接近3000美元。越南先富起来的少部分人利用手里的资本优势炒卖房产变得更有钱了,而新生一代越南年轻人明显感受到了这种通胀下财富转移带来的巨大压力。

为什么在越南无法先富带动后富?

首先在越南先富的人已经由以前的混乱市场下投机发财的人,变为必须依附越南体制获取资源才能发财的人,对于普通越南人而言,财富的积累已经变得非常困难,成为富人的机会几乎没有可能。越南的房地产政策本身就是鼓励有钱人来投资土地和利用房产升值赚钱,他们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土地和房价房租上涨带来的通胀会形成对于普通越南人的剥削和财富转移,因为普通越南人是没有足够钱购买额外资产对抗通胀。尤其是在一个高通胀社会,10年前越南年存款利率在20%左右,目前在7%左右,普通人应对通胀的手段只有去越南金店买黄金或者兑换美元。来应对临时的越南盾贬值带来的损失。但是过去10年,大城市的普通房租翻了4倍以上,而2010年越南最低工资的第一档也就是像胡志明这样的大城市的最低标准是200万越南盾一个月,普通人依然无法逃脱被收割的命运。由于越南的产业依然位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低端,无法真正创造出一些能出口海外的高利润产品。很多都是为国外代工组装。也就是说越南很多先富起来的人依然是靠廉价的越南劳动力积累财富。

其次越南政府本来就存在严重的贪腐问题,一些越南人利用手里的权利和资本一起变现赚普通越南人的钱。或者本质上是一种利用特权抢夺越南普通人财富的过程,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也实际上是一种比较笨拙的掩饰贫富差距的说法,对于越南先富的人而言,资本,官僚背景这些在越南最重要的资源是要牢牢抓在手里的,他们迷恋财富,对于积累财富的过程非常享受,而对这些积累财富的方式会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这些先富的人并不在意。普通越南人则基本上没有共同富裕的机会,也不可能从越南富人嘴里分得一杯羹,他们努力不实现阶层下滑就已经很不错了。

观三峡——鼠人

东临碣石,以观三峡。
今日说法,明天更麻。
言论仔由,琼哥在查。
容鼠不下,愿美东伐。
蝙蝠前飞,我在后爬。
每每破防,心乱如麻。
幸甚至哉,轮回种华。

2021新闻自由排行出炉,前四均为北欧国家,越南暂列倒数第7优于中国

全球新闻自由指数(Worldwide Press Freedom Index)是什么?

自2002年以来,无国界记者组织(RSF)每年都会发布世界新闻自由指数,这是一个基于国家间效仿原则的重要宣传工具。由于它广为人知,它对各国政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许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都害怕它的年度出版物。该指数是一个参考点,被世界各地的媒体引用,并被外交官和国际实体,如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使用。

全球新闻自由指数的衡量指标是什么?

该指数根据记者可获得的自由程度对1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排名。它是基于对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元化、媒体的独立性、立法框架的质量和记者的安全的评估,对媒体自由状况的一个快照。它并不对公共政策进行排名,即使政府显然对其国家的排名有重大影响。它也不是每个国家或地区新闻业质量的指标。

根据其官方网站披露的 2021 年的排行。挪威、芬兰、瑞典、丹麦排名前四,均为北欧国家。冰岛稍逊,排名第16。越南排名175,略优于中国(赢)

以下是 RSF 对越南的评价

由于越南的媒体都听从共产党的命令,独立报道信息的唯一来源是博客和独立记者,他们正受到越来越严厉的迫害,包括便衣警察的暴力。为了证明监禁他们的正当性,越共诉诸刑法,特别是其中的三个条款,即 “旨在推翻政府的活动”、”反国家的宣传 “和 “滥用自由和民主权利以威胁国家利益 “可被判处长期监禁。自从党的领导层被以阮富仲为首的强硬派接管后,恐怖程度大大增加,阮富仲的控制权在2021年1月的五年一次的大会上得到了确认。2020年,越南独立记者协会(IJAVN)的几名成员被逮捕,三人被判处11至15年的监禁。曾在2019年获得无国界组织新闻自由影响奖的女记者范文庄也被逮捕。总共有30多名记者和博主现在被关押在越南的监狱里,那里经常发生虐待事件。与此同时,随着越南公民越来越多地参与网络,当局一直在完善其数字镇压方法,军队成立了一个名为 “47部队 “的1万多人的军事网络战部门,其任务是保卫党并针对持不同意见的博主。根据2019年生效的网络犯罪法,外国网络平台必须将其越南用户数据存储在越南的服务器上,并在需要时向当局交出数据。

As Vietnam’s media all follow the Communist Party’s orders, the only sources of independently-reported information are bloggers and independent journalists, who are being subjected to ever-harsher harsh forms of persecution, including plainclothes police violence. To justify jailing them, the Party resorts to the criminal code, especially three articles under which “activities aimed at overthrowing the government,” “anti-state propaganda” and “abusing the rights to freedom and democracy to threaten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are punishable by long prison terms. The level of terror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the Party leadership was taken over by hardliners headed by Nguyen Phu Trong, whose control was confirmed by the five-yearly congress in January 2021. Several members of the Independent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of Vietnam (IJAVN) were arrested in 2020 and three were given sentences ranging from 11 to 15 years in prison. Pham Doan Trang, a woman journalist who had been awarded the RSF Press Freedom Prize for Impact in 2019, was also arrested. In all, more than 30 journalists and bloggers are now held in Vietnam’s jails, where mistreatment is common. Meanwhile, as Vietnam’s citizens become increasingly engaged online, the authorities have been refining their digital repressive methods, with the army creating a 10,000-strong military cyber-warfare department called “Force 47,” which is tasked with defending the Party and targeting dissident bloggers. Under a cyber-crime law that took effect in 2019, foreign online platforms are required to store their Vietnamese user data on servers in Vietnam and surrender it to the authorities when required.

重生去北欧、精神北欧人……这届年轻人向往的北欧是怎么回事?

继“精神美国人”、“精神日本人”之后,近来的舆论场上又出现了新的一类人——“精神北欧人”。
“精神XX人”,其实说到底就是一种慕强心理在起作用。不过,虽然都是“精神外国人”,后者与前两者之间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在现在的语境中,“精神美国人”“精神日本人”可简称为大家都很熟悉的“精美”、“精日”。
有网友总结,凡是和中国强大、繁荣、成就等一切正面词汇沾边的都是这类人所讨厌的,他们对于同样的事件会根据中国和外国给出截然不同的评价。
比如,退休老人兼职,在日本是老有所为,在中国就是生活所迫。总之,他们就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而“精神北欧人”更多是来源于对北欧那种高福利社会✔和偏向冷僻的社交环境的向往(又被代表了😅),他们认为在北欧不会有来自生活、工作、家庭的压力,毕竟,北欧人靠低保就可以活得不错了。因此,它的主要人群是社恐人士,还有那些被996透支着生命的社畜们。(什么逻辑谬误?)

虽然不知道从何时起北欧就成了高福利、幸福生活、社恐天堂的代名词,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现在我们打开任何一个社交软件,搜索“北欧”一词,就会看到有这样一群人在表达着对北欧的向往与羡慕。
有人是在向往北欧的神仙风景。

有人是喜欢北欧人民社交恐惧般的私人空间和交往距离。

有人在羡慕北欧人民活得很自在。

甚至,还有人羡慕起了北欧的犯人,因为他们的监狱实在不像监狱……

对北欧的生活向往到一定程度但又没有那个能力真的移民过去又怎么办?
网友们把希望寄托在了转世投胎后的下辈子。

如此看来,北欧已经成为一些人的精神避风港了,他们对于北欧的向往其实就是对自己理想生活状态的想象。不过,北欧当真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拥有人间仙境、高福利、生活幸福的北欧吗?它的一些成就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世界银行资深专家尹伊文亲历十几个国家,实地考察,对于国家治理的本质进行了至为深刻的反思,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她的文字深入北欧。

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近年来受到很多人的赞扬。在美国政治文化中,“社会主义”一直是个很负面、很贬义的词汇。
但在2016年总统初选时,民主党的桑德斯公开打出了北欧社会主义的旗,宣扬要走北欧道路,吸引了很多选民;在2019年的总统初选中,桑德斯更是吸引了更多的人,受到更多人的赞扬。
北欧道路在欧洲也吸引了很多人,譬如在苏格兰,很多人赞赏挪威的民主社会主义,希望苏格兰也能走挪威道路,在2014年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中,独立后要走挪威道路的声音很响亮。

从贬义到褒义,是因为北欧道路和新自由主义的道路相比较,在实践中表现出优越性,并且自由主义对北欧道路的贬斥性预言,没有被证实。
自19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风靡全球。按照新自由主义的理念,北欧模式是会债台高筑的,是会养懒人的,会使经济缺乏活力,是不可持续的。
因为北欧模式的一大特点是政府给全民提供优良的福利,由于提供福利需要很大的政府开支,所以新自由主义认为必将引起政府的债务危机,因此是不可持续的。
但是,当2009年年底欧洲爆发欧债危机时,人们发现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的“欧猪四国”(葡萄牙、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这四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凑在一起正好组成单词PIGS,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戏谑)并不是高福利的北欧国家。

北欧四国 (挪威、 瑞典、 芬兰、 丹麦) 地理位置示意图
北欧的冰岛在2008年曾经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海啸,而发生了银行破产的危机,但那是因为银行私有化后缺乏监管的恶性膨胀所致,与高福利无关。

北欧能够提供高福利又无债务危机,是因为它用高税收来支付高福利,道理非常简单。在新自由主义的理念中,高税收是坏个东西,由政府的高税收来支付高福利更是个坏东西,都是违反新自由主义笃信的原则———市场化和私有化。
自从新自由主义风靡全球之后,有些话语被妖魔化、污名化了,譬如:福利国家、国有企业、政府干预,都被污名化为“妖魔”。而在北欧模式中,这些“妖魔”却带来了与新自由主义所预言的完全不同的结果。

那些对福利国家的质疑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福利国家的理念在欧美逐渐发展起来,那个时代的大背景是,工业革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向人们展示了科技进步的力量,同时,工业化使大量的贫穷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很多社会问题,迫切需要福利。
那个时代在西方历史上被称为“进步时代”,那时候有一股强劲的理想主义思潮,相信进步的力量。相信科技的进步,相信社会的进步,相信人类可以创造一个进步的政府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长期以来,“平等”“扶弱”都是很普世的人类理想,在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人们继续追随平等、扶弱的理想,希望福利国家能够通过进步的力量,建成人类进步的“理想国”。

福利国家应该是一个理想的、进步的褒义词,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它赫然变成了贬义词。对福利国家的贬抑林林总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
第一种贬抑是批评福利国家的庞大财政负担”和“不可持续性。福利国家广泛提供公共教育、免费医疗、社会低保、社会养老等等,如果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够丰厚,往往需要用财政赤字来支付福利开支。

贬抑者说:“财政赤字是剥削未来、牺牲未来”“是不可持续的”。教育和医疗都是对未来发展有好处的东西;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品也是对未来发展有好处的东西,因为如果没有了它们,人可能会丧失发展的必要基础。因此,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府通过借债来提供教育、医疗、低保福利,是对社会未来的投资,不是剥削未来。

第二种贬抑是批评福利国家不能最有效率地配置资源,认为福利扭曲了市场的价格,福利使教育和医疗的价格降得太低,使人过度消费这类服务,因而使资源不能被配置去满足其他需求。但计算效益可以使用不同的时间段,可以计算暂时效益,也可以计算长期效益,理性的计算应该是使用长期的时间段。
若用理性的计算来分析福利国家对市场价格的“扭曲”干预,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干预会使资源的配置更趋于长期效益的最大化。北欧国家对教育医疗的投资,造就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使他们可以成功地发展高科技产业,这些产业给社会带来了丰厚的长期收益,北欧的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名列前茅,多数高于美国,北欧的人类发展指数更是大大领先于美国。福利刺激了理性消费,创造了长期效益。福利国家干预了价格,使人多消费对未来发展有好处的东西,实现理性的长期效益最大化。

第三种贬抑是批评福利国家会使人“懒惰”,使人“依赖国家,不思进取,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批评是缺乏实证根据的,从北欧福利国家的劳工参与情况来看,福利国家的国民没有表现出“懒惰”的倾向。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中,北欧福利国家的劳工参与率不仅很高,而且高过非福利国家的美国。以2015年15岁至64岁的人口为例,美国的参与率是72.6%,北欧国家中参与率最高的冰岛是87.9%,连最低的芬兰也有75.9%。可见,北欧的福利并没有造成懒惰。

福利国家可以使人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依赖国家,但是这种“依赖”并不意味着“不进取”“不负责任”。在北欧福利国家中,不少人攻读博士,从博士学位毕业的人在人口中的比例来看,北欧的四个国家都高于美国。他们依赖国家提供的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等的福利,在学术上积极进取,负责任地从事研究工作。从历史上看,很多国家长久以来都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依赖社会提供的物质福利,在精神领域追求进取,这个群体就是僧侣。
和尚依赖施舍化缘得来的“福利”,修行思索,关怀着人类的终极问题,这是一种更胸怀博大的进取,是一种更终极的责任感。
在世俗世界,北欧国家也表现出一种胸怀博大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在国际援助方面,他们做出的奉献远远高于美国。从奉献给国际援助的人均数字来看,北欧国家是美国的10倍;从奉献给联合国援助项目的人均数字来看,北欧国家是美国的16倍。
这些数据和实例显示,北欧人在国内依赖福利,不仅没有变得懒惰,反而在道德上更有责任感,更积极进取地为世界做出奉献;他们的依赖是在低层次的基本生活物质方面,他们的进取是在高层次的对世界的终极关怀方面。

“懒惰”和“不进取”讲的是人的素质问题,贬抑福利国家的人认为,福利国家会降低国民的素质。但是,从北欧国家的现实情况来看,北欧国家的国民表现出相当优秀的素质,尤其是他们对国际援助的奉献精神,更是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无法相比的。
遥想海盗时代(那时不是福利国家),北欧海盗以凶暴著称,对邻国劫掠杀戮,完全没有表现出援助奉献的精神。但在福利国家时代,北欧的奉献精神却让世界赞叹不已,民族素质在福利国家中获得了升华。

把丹麦和美国做下比较

我们都知道,美国大多数消费品的价格都比较低,尤其是一些名牌化妆品、手袋牛仔裤等,其低廉的价格常让中国游客赞叹不已。“低价格”刺激消费,美国人因此大量消费这类产品。
但美国的医疗和教育的价格非常昂贵,“高价格”抑制需求,这使得许多美国人减少了对医疗教育服务的消费。这种物价结构,鼓励了人们多消费“低价”的化妆品、手袋、牛仔裤,少消费“高价”的医疗和教育服务。
而丹麦的物价结构和美国的不同,一般消费品价格高,医疗教育服务的价格低。这种物价结构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是:减少了对一般消费品的需求,增加了对医疗和教育的消费。不同的物价结构,促成了不同的消费行为;而不同的消费行为,又对社会发展造成不同的深远影响。
美国高昂的医疗价格,导致了人们抑制医疗服务的需求,结果是健康素质下降。教育费用高昂会抑制教育需求,不利于提高人力资本素质;而免费教育可以扩大教育需求,使人力资本素质升级改进,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丹麦的教育福利制度为丹麦培养了优质的人力资本,使丹麦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表现出色。丹麦的医药业和机械制造业都很发达,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丹麦专业人才,从事了高端的研发工作,使这些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带动了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
高福利而无债务危机,这是丹麦整体经济运作良好的结果,也是丹麦对福利和税负的成功平衡。免费的医疗教育福利,需要用税收来支付和维持。分析税负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条思路。
一条思路强调减税,减所得税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减消费税降低了物价。收入多了,物价低了,可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另一条思路不强调减税,而是强调要把税收用到医疗教育福利上,以提高人力资本素质,为长远的发展打基础。
美国的发展走的是第一条路,但这条路造成了两个深远的问题。一是贫富差距加大,二是造成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剧增。丹麦的发展走的是第二条路。丹麦是世界上税负最重的国家之一。丹麦的所得税采用了向穷人倾斜的累进税率,穷人税率低,富人税率高。
虽然消费税不分贫富,大家买东西消费的时候都要交25%的税,但由于救济性福利的受益者主要是穷人,而这些福利又是用税收支付的,所以税负通过福利起到了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
丹麦的基尼系数很低,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丹麦的高税负制度不仅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而且使政府有财政能力向全民提供免费的医疗和教育福利,通过这些福利丹麦公民的健康和教育素质获得了提升。医疗和教育福利为丹麦积累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本,给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丹麦基尼系数


如果从“藏富于民”的角度来看,美国是“藏金钱财富于民”,丹麦是“藏人力财富于民”。减税带来的金钱财富可让人及时消费享乐,而高福利增加的人力财富则可以给人带来更长远和更全面的幸福。
是金钱财富重要?还是人力财富重要?不同的人也许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社会也会有不同的取向。丹麦选择了后者,这是他们的道路选择。如此的选择,造就了北欧模式中的一大亮点。

无增长的繁荣很重要

在如何才能将资源配置得有利于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方面,欧洲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一些创新的思路,企望找到新的发展道路。其中有些思路极具震撼性、颠覆性,英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发表的一个报告,就是一个典型。
这个报告的题目是«无增长的繁荣»(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提出了颠覆“GDP是获得繁荣的必要手段”的观念。

这个报告强调了变革的必要,因为固有模式隐含了太多的问题,尤其是其不可持续性。它指出,长久以来的固有模式过度注重繁荣依赖经济增长,而且经济增长只计GDP,不计环境、社会、心理的代价。
在固有模式的主导下,GDP增长给许多国家带来了物质富裕,但也造成了无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其中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金融危机更从一个新的层面展示了固有模式中的痼疾。金融海啸起于信贷的膨胀、杠杆的滥用,而如此的膨胀和滥用恰恰是为了扩大需求、刺激增长。
在追求增长的主导下,经济走上了一条不负责任的发展道路,对环境不负责任,对资源不负责任,对债务也不负责任,只求今日繁荣,不计未来后果。如此不计代价的增长模式,使经济发展堕入了一个悖论的怪圈:今日的增长,带来了今日的繁荣,但同时也埋下了明日的隐患。
报告指出,物质增长未必一定能带来健康方面的繁荣,而把物质富裕当作繁荣指标更是会产生一种负面的社会心理影响,使增长最终成为繁荣的障碍。这尤其表现在消费品引起的社会地位竞争压力方面,根据人类学的研究,物质消费品往往带有符号意义,高档消费品往往会成为社会地位的符号。若以物质消费品标示社会地位,人们为了追求社会地位就要追求物质消费。
这样的社会地位竞争使物质消费的增长处于恶性加速状态,因为当某种标示高等社会地位的消费品也被下层阶级拥有之后,高等社会地位就需要寻求更高档的消费品来作符号。水涨船高,恶性循环,整个社会不断加速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来堆砌越来越高的社会地位的符号性产品,而对平凡朴素的保健事业的资源投入则得不到重视。于是,在GDP增长的带动下,健康繁荣并没有如期而至,但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却步步逼近,威胁着未来的繁荣。

社会稳定和GDP增长被唇齿相依地联系起来了:GDP增长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有了更多的就业就会产生更大的消费需求拉动,因而能维持经济增长稳定,从而也使社会维持稳定。但是,在如此维持的稳定之下,却潜藏着另一种不稳定:环境和资源的不稳定
如何解决环境资源的不稳定问题呢?增长万能论断言,增长能带动科技发展,进而创造出污染小、耗能低的新技术,因此增长将能够全面解决环境资源的问题。这个断言的主要证据是,发达国家要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好。报告指出,这种环境的比较掩盖了一个重要事实,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布结构中,对环境有恶劣影响的许多产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但这些产业的大量产品却是由发达国家消费的。
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的消费增长,拉动了发展中国家污染产业的发展,增长把污染转移出国门,暂时改善了本国的环境问题,但是却加剧了他国的环境污染,最终造成了全球环境的不稳定。
科技是能够降低污染能耗的,但如果增长的幅度超过了降低的幅度,最终结果仍然会使总体污染增加,譬如,节能车降低了10%的污染,但当用车的人增加了20%,即使大家都用了节能车,总体污染仍然会增加,仍然不能解决可持续的问题。
报告指出,要想真正解决繁荣的可持续问题,需要超越以GDP增长为中心的思维。它列举了近年来的几个给人以全新思路的相关研究。
譬如,加拿大经济学家彼得·维克多用互动系统模型做的宏观情景分析,他通过模拟各种不同的政策和经济行为,预测30年后可能发生的结果。报告介绍了其中的一个模拟结果:“回弹情景”。
在这个情景中,GDP在最初的20年中保持稳定而缓慢的增长,然后进入无增长的状态;失业率在第三年至第七年左右有小幅上升,此后逐渐下降,最后呈现稳定状态;贫困人口的比例在最初五年内无变化,在第二个五年内有大幅度下降,然后保持平稳。这个模式显示,当GDP达到一定水平后,无增长可以使失业率和贫困率都保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
这个情景结果不仅打破了“必须依赖消费拉动GDP增长才能维持就业稳定”的神话,而且还模拟出了达到这个结果的具体方法。
报告特别强调了其中的两个方法。第一个是投资的转型,减少对消费品生产的投资,增加对公共服务产品的投资;减少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私人投资,增加追求公益的政府投资。
第二个是就业者工作时间的改变,就业者每天工作的时间和每年工作的总量都要减少,以便使更多的人有就业的机会。

减少工时的方法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使社会收入更为平均,使以前失业没工资的人和以前通过长工时赚高工资的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减少;二是使以前工时长的人有更多的闲暇,这些人的工资可能会降低一些,但他们增加的闲暇时间,可以使他们享受工作之外的一些“繁荣”,而这些繁荣是不能用钱买来的,譬如增加人际交往的亲情繁荣、减轻工作压力的心理繁荣等。

年假很长、免费医疗、低价教育、工作生活根本不“卷”……这一切好像都构成了我们向往北欧的理由,但所谓的北欧模式在很大程度是与其资源丰富、人少地多、家底丰厚的国情密不可分的。换句话说,北欧模式其实是难以复制的。
而且,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北欧的抑郁症和自杀率是出了名的高。最后,习惯了高度便捷的社会生活的中国人可能还真的难以适应北欧那种近乎于原始的生活模式。比如,让你偶尔爬山、露营、钓鱼还不错,但如果这些就是娱乐活动的全部选项呢?
所以,我们可以把北欧想象为一个现实世界的乌托邦,将其作为我们忙碌生活中的精神寄托。不过,想象不等于真实,作为精神避风港的北欧和作为真实世界存在的北欧还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们必须牢记。

生活在芬兰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你感觉自己的生活幸福吗?幸福感到底是什么?房子车子票子富可敌国的马云说自己的生活并不好受,而票房过亿终于赚到钱的贾玲说,自从妈妈去世以后,他赚多少钱都感受不到幸福。财经作家吴晓波经过调查,中国2/3的富豪感觉不到幸福,显然,幸福感和挣多少钱没有直接关系。3月20日是世界幸福日,而就在3月19日,世界最幸福的国家榜单新鲜出炉,芬兰第4次。 连续4年荣登榜首,前3名的另外两名是冰岛和丹麦,而北欧其他国家也全部进入前10名之列。那么,生活在4年夺冠的芬兰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生活在芬兰14年的朱棣女士,她认为芬兰的社会福利好,公民教育出色,日常生活呢,不需要太多大家操心的地方,可以非常专心于工作和兴趣的发展。生活在芬兰10年的钱女士,她认为芬兰式的幸福。 就是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并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而且还有非常恰到好处的自由和空间来经营自己的生活。而如今刚刚升级为妈妈的钱女士对幸福感又有了新的认识。芬兰的福利局以及妇产医院给予妈妈们很多帮助,每一个孩子都是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生长,并且具有相同的起点。华人二代马丁先生说,在芬兰,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她认为最大的幸福感。

越南人的顺从性(奴性)

从我旅居东南亚10年时间里,对于东南亚社会的服从性有了一定的感受,尤其是越南社会年轻人越来越对于官僚,贫富差距,阶层固化等等社会问题的沉默和顺从感受尤为明显。

当你作为一名外国人在越南旅居,最大的优势是你可以不必被当地的社会文化所胁迫。你可以选择居住在一片外国人聚集的区域,那里的法律和规则竟然会和外面的当地人社区截然不同。尤其是当你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完全置身于越南社会文化之外,这天然地给了你一个超然的视角去看待这个国家的一切。好像著名的电影里面瑞德告诉安迪,监狱里的一切规则和环境就像一个体制缩影,任何人都会被逐渐体制化变得越来越依赖监狱的高墙。当我们在看这部电影,从观众的视角去感受这种变化就像我在越南旅居数年看到的越南年轻人的变化一样。

很多越南人在越南社会长期驯化下慢慢养成一种自我安慰的鸵鸟精神,尤其是一些自我阉割的越南媒体人会强化这种思维方式。这种鸵鸟精神不仅仅是他们对于越南社会当前的问题视而不见,他们会找出一套所谓自创的理论来证明一切社会问题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10年前的越南社会矛盾突出,各种反对越南政府的不满情绪时刻都在酝酿着突然的大爆发。当时聪明的越南政府利用民族主义,转移社会矛盾,利用各种媒体新闻来让年轻人的情绪得以宣泄。最近几年随着越南经济不断发展,越南政府开始改变宣传内容,强调体制的优越性,无论是电视台新闻和网络媒体都是关于越南社会发展的正面报道。同时对于各种反对体制的言论严厉打压,轻则三五年重则10几年的牢狱惩罚。而实际上这几年越南的官僚并没有任何改变,就连喜欢收钱的越南公安和交警都和10年前并没有什么两样。

而越南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大学生,涉世未深,没有接受过社会残酷历练的孩子往往会觉得越南社会正在进步。而且更重要的一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越南社会灌输的典型西方中产生活方式: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大城市按揭一套公寓,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买辆普通实用的家庭汽车。我个人认为银行个人房产贷款简直是资本社会最伟大的发明,这让大量年轻人被房贷牢牢控制住,没有人敢轻易辞职或者和体制作对。

人们说有恒产者有恒心,尤其是担负数十年房贷的人更是在社会体制下唯唯诺诺,一点都不敢大意。越南最近几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的传统的官僚和黑白通吃的人把钱慢慢洗白后转而成立各种旅游公司,房地产公司,金融投资公司,甚至还有一些新创企业。这些企业都是正规的面孔,招名牌大学生和各种专业人员。大量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为他们卖命。

这些变化都慢慢让越南年轻人改变了对于越南社会传统的印象,他们认为目前的越南社会正在改变,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完全可以接受现状。越南政府巧妙地利用大量官僚资本让经济看起来变得更加有活力,更重要的是这些少数人控制的官僚资本由过去的贪腐和掠夺者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工作饭碗的提供者,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就这样旧体制完成新瓶装旧酒的完美转变,大部分年轻人心甘情愿被各种资本剥削,整个社会变得更加顺从。

虽然也有很多人抱怨工作时间太长,待遇太低,生活压力大,甚至很多越南年轻人连结婚都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是大部分人发泄完后依然不得不向体制低下头,老老实实去加班,因为每个月的银行贷款或者房租都必须要交。过去几年越南房产在富人的炒作下翻了数倍,很多贷款买房买土地的越南年轻人也感受到了这种财富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和他们并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会为他们产生任何实际的财富增值。

因为这些房产和生活方式是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东西。

越南疯狂的交通文化和现状

隔了数年后我再次来到越南街头,跳上Grab司机后座, 疯狂的摩的司机一下把我带入到混乱的交通洪流。我本以为自己早已适应了这里的交通文化,毕竟我曾经在越南的山路乡村成世界上骑行了数万公里,但是我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越南交通文化应该是全世界最疯狂的,让所有人感到胆怯的。

无论你在越南最发达的城市胡志明街头。 还是来到河内老城区漂亮的咖啡店,那些嘈杂的摩托车引擎声,他从不同方向同时涌入的车流不断挑战者你对于交通的认知常识,传统的交通规则在这里几乎失去了意义。在越南骑行一定要先看大部分人的骑行方式,而非四处寻找红绿灯,你一定要顺从这里奇怪的规则,特别是当你作为一名游客第一次穿过越南马路的时候。 不要天真的期望预览摩托车会为你而停下来,在他们眼里,你只是一个可以移动的障碍物,你必须和迎面而上的数10辆摩托车一起配合,一定要保持稳定的移动步伐,千万不要停下来。摩托车司机会根据你的步伐选择避让线路,一旦你在路口突然禁止,则会立刻被撞的人仰马翻。我来到中国修建的越南第一条轻轨的始发站 CATLINH 吉灵站。 数周前因为肺炎疫情的影响,这里空空荡荡,只有两名年迈的保安坐在廊及肮脏的楼道下,这里代表着预览的交通未来。但是从开始建设到现在的等待,最终验收一直都是困难重重。

这时候仅仅13公里的轻轨线路工程,现在俨然成了越南内部混乱的政治斗争,腐败丛生的观察文化更是微妙的中越关系的缩影和牺牲品。修建成本从最初的5亿多美金飙升到目前的8亿多美金,而其中6亿多美金都是由中国提供贷款。巨大的水泥柱下依然是河内混通的现状,肮脏的街道四处停放的垃圾箱摩托车桥下没有任何红绿灯和交通规则,摩托车汽车从各个方向驶入。但让人惊讶的是,所有人都能顺利的到达各自的目的地。

在越南,人们对宗教的虔诚远远大于法律规章的敬畏,他们可以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在每个月的农历时刻烧各种纸钱。为了祭祀摆出几10种让眼花缭乱的祭品,人们严格的遵守的这一延续数百年的传统生活方式,但是对于交通规则却是毫不在意的态度,即便每年发生死亡上万人的惨剧。

带着满脸失望,我离开这座被科技的轻轨朝老城区方向走了不久就来到东南亚最有名的火车街。 这条由法国人修建于1903年的铁路,现在依然承担着把从南方港口机场来的人流和货物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这座老旧的城市。很多人不知道,这条铁路惊人的历史,如果说青藏铁路是中国的世纪铁路的话,越南这条从河内到胡志明长达1800公里的铁路,堪称100年前印度支那的世纪铁路。法国人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 从1899年到1936年耗费了接近40年的时间,随着河内的城市不断扩张,人们纷纷搬到铁路边上修房居住。这里聚集了大量底层穷人,10年前的火车站根本无人问津,直到最近三四年,他突然出现在游客的旅行博客中。很多商人和当地居民看到商机,立刻在铁轨边上开起了咖啡店和餐馆。 虽然现在铁路有警察执勤禁止进入,但是你可以一边进入。大部分火车,只有晚上7点才可以看到。如果需要白天的话,只有周末下午3点20分左右。 这里的街道上的儿童妇女都和其他机器一样,他们坐在轨道上玩手机聊天打闹。对于游客而言,这里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简直不可思议。但是对于当地居民而言,他们早已习惯了几10年。

街边的咖啡店装扮的和其他越南景区一样漂亮。以前肮脏的墙面和破烂的沙发消失了,各种有趣的涂鸦壁画和新鲜的花也把这里点缀的温柔。 且趣味横生。晚上7点过10分,咖啡店老板告诉客人火车要来了。服务员小伙在店门口拉起了一条铁链,确保安全。一声巨大的火车鸣笛声,他终于带着老旧的车身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很快又从我们的身边闪过100多年的铁路,几10年的老坐火车,旁边日渐衰老的居民楼,这一切都太写意了。

越南藏富于民?外国人对于越南最大的误解

很多年前我就一直在网上见到很多人说越南藏富于民,国穷民富。甚至国外一些不专业的媒体把越南的幸福指数一度排在亚洲首位。不经意间越南成了一个幸福的天堂。过了几年后,我才明白这些印象都是些没有旅居生活经验的国内和国外媒体人写的幼稚言论。但是过了这么多年,仍然有很多人相信这些。

越南这个国家依然是个贫穷的国家,2019年人均GDP虽然比15年前翻了好几倍,但是依然位于世界末流。很多人相信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很快有种错觉,越南经济腾飞了,越南人站起来了!但是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牌,人均GDP全世界排名。我按照购买力评价统计,PPP(purchase power parity)。 2004年5月,男人人均GDP排名是全世界113位,15年后,2019年越南的排名在122位,也就是说,数年里,尽管越南看起来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因为通货膨胀,购买力不断下降,排名反而倒退了。

如果按照普通的人均GDP排名,居然排名更靠后,在130名排在他后面的是老挝和洪都拉斯这样的长期欠发达国家。 但是为什么人们会觉得越南人富足呢?因为大部分人只是简单到旅游区呆了几天,并没有长期旅居生活的经验。比如我现在住的酒店,推开窗户,外面看到的都是漂亮的别墅和远处高档酒店,这些动辄数百上千平米的豪华别墅,根本不是大部份普通越南人能拥有的。我的酒店离海边只有200米元,走路也就几分钟。 这样好多地段自然会吸引大量的富人买地建房。岘港这些黄金地段土地价格都是2至3万一平米的价格,必然土地允许自由买卖。从胡志明和河内涌入的富人早在几年前就大量囤积土地,等待外国人来接盘,只有居住在这里,且拥有多块土地的人才能一夜暴富。

真正的普通越南人居住的地方在老城区和偏远的郊区。 那里有混乱嘈杂的交通、肮脏的街道才是越南人每天面对的现实世界。 越南人居住的大多是两三层楼房,这对于刚来越南的中国游客会觉得非常新奇,外表看起来干净漂亮的小楼,会让人产生处处都是小别墅的感觉。其实城区很多外表看起来干净的房子,大部份都有一20年的历史了,越南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重新粉刷一下墙面儿,更换门。越南城市化很低,和中国不同,中国年轻人结婚必须要有套远离父母的新公寓。 大部越南年轻人只需要和父母住在一起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在越南一套房子可以跟我好几代人居住,他们并没有巨大的置业压力,一有钱就拿来消费和装修房子。大城市有极少部份中产年轻人开始购买公寓,但是和大部分普通人相比,没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我来到我10年前,第一次在越南岘港居住的小别墅做他房子差不多有20年的历史。 让我惊讶的是,房子外观依然没有任何变化,略带米黄色的墙壁还是那么熟悉。我想可能是因为很多地方的空气比较好,房东注意维护,如果你去河内或者胡志明市的话,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那里的房子衰老的更快。

越南政府财政基本上一直亏空,很多大型公共建筑都是需要从日本和中国贷款,但是修建政府大楼却十分大方。 以岘港新政府大楼为例,耗资接近一亿美金,要知道岘港人口仅仅100万,大部分当地人的月收入只有1000至2000人民币,而越南有钱人特别喜欢炒地皮,他们在这10年里赚的盆满钵满。很多有钱人往往有数套房产,像我曾经住过的越南别墅,10年前租金是2000人民币一个月,现在则需要1万人民币左右一个月。 这相当于普通当地人半年的工资呢。有钱人越有钱,贫富悬殊巨大。总而言之,越南这个国家依然非常贫穷,藏富于民,这句话应该是改成常富于有钱人阶层,而非普通人。 虽然国家穷是真穷,但是政府花起钱来也大手大脚,不心疼。